近年来,海外留学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家庭都选择将孩子送往国外深造。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
与此同时,留学金融市场也成为了各家银行竞相争抢的对象,而北京市场的竞争更是白热化。那么,银行如何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留学人群的青睐呢?
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全球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600家海外分支机构。凭借其国际化的业务、专业化的服务以及种类齐全的产品赢得了众多客户信赖,成为了客户办理跨境金融业务的不二之选。
在北京地区,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拥有近300家服务网点,可满足客户外币兑换、海外汇款等跨境服务需求。同时,该行还专门成立了5家旗舰型跨境金融中心。据了解,跨境金融中心配备有多名跨境金融客户经理,可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出国留学、跨境金融等咨询与服务;而丰富的金融产品组合以及特色服务覆盖了从出国准备、资金使用、海外生活等全过程,全面满足出国留学生家庭及留学生群体的金融需求,方便客户随时随地前往办理。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留学费用会不会太贵?海外汇款多久能到账?怎么应对汇率变化风险?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留学生家庭。
据了解,在中行北京分行,客户可以享受到便捷周到的一站式贴心出国留学金融服务,可谓省心又放心。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安全总是最为重要的,而远赴海外求学,资金安全也成为了家长关注的问题。据了解,中国银行代理海外开户见证服务就可以解决留学生家庭的后顾之忧。在行前准备阶段,家长就可以预先为孩子开立海外账户,出国前即可将学费、生活费提前汇往海外。据中行北京分行的跨境金融客户经理介绍,目前这项服务支持开立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热门留学国家和地区的账户。同时,中国银行的海外分行可以提供双语服务,方便学生交流。
在境外汇款方面,中国银行“中银通汇”集团内跨境汇款服务,可以为留学生和家长带来从价格、操作体验到汇款速度等方面的超值服务体验。据悉,“中银通汇”业务的汇出行和汇入行均为中国银行境内外分支机构,操作简便、服务覆盖范围广,可通过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三种渠道办理,而且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具有收款银行名称、SWIFT号码免填功能,十分便捷;可支持境内中国银行个人客户向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34个国家或地区的中行账户汇款;更为有吸引力的是, 2018年12月31日前,通过手机银行专属通道向境外中行汇款,还可享受汇款手续费及电讯费全免费的优惠;使用网上银行办理可享受2.5折优惠;通过柜台办理可享受5折优惠。
目前,尽管信用卡刷卡消费在境外已经基本实现了普及,但外币零钱也必不可少,以备支付交通费用、餐费等不时之需。在留学生关心的外币兑换方面,目前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可以提供多达26种外币的兑换服务,还可提供在线预约外币现钞、在线开立存款证明等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体验。此外,中国银行的长城跨境通国际借记卡、长城留学卡、长城国际卓隽卡等银行卡产品也是为留学生量身打造,可以满足留学生群体的境外支付需求。
中行北京分行一站式出国留学金融服务绝不仅仅局限于金融业务本身,为了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该行还推出了诸多增值服务,全方位助力留学生家庭。
据悉,前不久,中行北京分行就把握暑期这一出国留学的“黄金期”,举办了多场颇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活动。例如,携手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举办了哥伦比亚大学2018届新生见面会北京站活动,为即将赴美求学新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携手留学行业知名机构举办了三场留学讲座活动,邀请资深留学咨询专家,分享新鲜留学信息资讯、传授海外名校申请技巧、解析热门国家留学趋势等。这些活动受到了参与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进一步在市场上树立了中国银行留学金融服务口碑,提升了中国银行跨境金融品牌影响力。
独家:千亿校企清华控股“退与进” 压缩紫光、启迪股权 5亿加码科技成果转化 新京报财讯
新京报反侵权公告【第五十期】《记者卧底菲律宾网络博彩丨专坑国人的“东方监狱”》被多家网站侵权转载
刚泰流动性危机波及上市公司 刚泰控股终止并购海外珠宝商布契拉提 新京报财讯
政解丨飞来彩钢板逼停高铁,专家指出高铁也有“净空区”,列车运行外围应加强监管
“购买私存反动杂志”、为孙政才情妇所在公司谋利 重庆渝北区委一原常委被双开
清华系架构持续变动:清华控股拟转让紫光集团部分股权 启迪控股正引入战略股东新京报财讯
工信部官员调研神雾集团 吴道洪:神雾遭遇到史无前例资金危机 非常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新京报财讯
独家:千亿校企清华控股“退与进” 压缩紫光、启迪股权 5亿加码科技成果转化 新京报财讯
“起底尚德机构三大招生套路”追踪:尚德机构涉虚假宣传被工商部门行政处罚90万元丨沸点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