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5日电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丛亮今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曾多次面临严峻的考验,但不仅没有被击倒,而且是在困难当中成长、壮大。中国发展的骨气和底气是在不断增强的,信心和信念是更加坚定的。
国新办今日举行吹风会,在回应“面对外部环境发生的明显变化,怎么样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的相关问题时,丛亮作出上述表述。
丛亮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曾多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的冲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当时也是悲观的声音很多,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会出大的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中国不仅没有被击倒,而且是在困难当中成长、壮大。
他强调,在1997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大概只有10万多亿人民币,也就是1万多亿美元,现在已经到12万亿美元左右,整个经济是在壮大的,而且很多产业也是在升级的。中国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当中成长壮大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有句古话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经济不是说一次外部冲击就能够打垮的。
为下半年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丛亮当天提出六大措施,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为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度中性,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强政策统筹,形成政策合力,避免政策的负面效应叠加,精准施策,做好“六稳”工作。
二是把补短板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补短板力度,比如说一些路网建设,很多高速公路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够,实际上路网之间互通之后,整个城网效应提高之后,交通基础设施的流畅性和通畅性就会提高很多。再就是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有要打通去产能的一些制度阻梗,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增值税税率效应在下半年会进一步显现。
三是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但是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的时机,要松紧搭配。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四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增加企业家信心,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意愿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还有要落实扩大开放和放宽市场准入等重大举措,像两个负面清单,上半年已经公布,下半年要抓紧落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护好在华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是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的问题,要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是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的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做实做细社会稳定工作。
从核心价格指数来看,7月份核心价格指数是1.9%,在2%以下,而且与上月是持平的,应该讲总体物价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属于温和上涨的范围。从工业消费品方面来看,目前供求格局,市场供应比较充足,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这样一种基本的条件来看,工业消费品大幅上涨的...[详细]
5岁女孩邓婷玉的川剧变脸表演惊艳全场。妞妞,左手再抬高一点,眼睛看右前方……”8月14日上午,内江市市中区大洲广场社区网格站青少年活动中心,5岁小女孩邓婷玉正跟着师父——知名川剧演员袁灵清学习川剧动作,虽然年纪尚小,但动作却是有板有眼。[详细]
只有走出那种“我弱我有理”的道德绑架,懂得换位思考,在看到自己的权利的同时也在心里为他人留一些位置,由让座引发的矛盾才会少许多。好不容易有人让座,却被另外一位老太捷足先登,“让座被老太抢先”带来的失落感与挫败感,未尝不是一种“二次伤害”。[详细]
自然和人为因素叠加。报道称,这项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和“自然变数”两股力量导致海水表面温度达到“极度温暖”的机率超过一倍以上,而这也成为酝酿飓风、台风的危险温床。[详细]
据外媒报道,14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暖化和地球表面温度自然上升合并“发威”,地球异常炎热的天气将持续至2022年。报道称,这项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和“自然变数”两股力量导致海水表面温度达到“极度温暖”的机率超过一倍以上,而这...[详细]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