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神州信息(股票代码:000555)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6亿元,同比增长13.40%,扣非归母净利润2757万元,同比增长84.36%。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60亿元,同比增长8.44%,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14.89%,公司稳健经营,保持发展增势。同时,金融信创、场景金融、智能金融三大业务在市场拓展和研发创新方面持续突破,亦为盈利能力提升与全面业绩增长带来良好预期。
金融信创按下加速键
信创产业带来万亿级市场空间,金融信创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神州信息凭借自身兼具金融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大能力,成为金融信创的领导厂商,也是业内唯一同时拥有自主分布式应用平台和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且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核心厂商。这两款产品为金融机构实践、落地金融信创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报告期内,神州信息的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新签唐山银行、摩根银行、遂宁银行及长安汽车金融,中标常熟农商行、梅州客商银行等新核心建设项目。晋商银行与神州信息签署《分布式架构平台信创解决方案》战略协议,将采用神州信息金融级分布式应用平台Sm@rtGalaxy,构建全行分布式应用架构及微服务体系,并利用神州信息分布式核心产品,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升级。神州信息还与北银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展金融云建设,打造业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云生态。
此外,神州信息也积极助推信创产业发展,成功签约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及北京市民政局相关项目,金额均超过千万级,为信创业务持续拓展夯实基础。
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认为,金融安全涉及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信创属于主动安全,是神州信息金融科技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并且,在量子通信、区块链等安全技术的应用研发上,神州信息已占据领先优势。
场景金融撬动新蓝海
神州信息凭借“科技+场景+数据”的能力,打通了金融服务与更多行业的链接,推动“科技+金融+行业”的融合创新。报告期内,联合生态伙伴推出的供应链金融大数据解决方案,在洛川农村商业银行落地,开拓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市场;“生物资产动态评估浮动抵押”业务作为农业场景金融的重要突破口,已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助力放贷,解决中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银农直连业务签约额稳定增长,与中原银行达成合作,并与多家银行在县区合作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服务项目、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契合国家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战略规划,新推出“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解决方案”,涉及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溯源、农业科技服务与培训、区域农产品品牌保护、农业金融服务和全产业链农业大数据服务等内容。此外,神州信息还中标西藏农牧业信息化工程土地确权管理平台项目,为西藏自治区的土地信息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继续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打牢基础。
开放银行解决方案也持续加码,扩大市场份额,新签汇丰银行、秦皇岛银行、富邦华一银行、营口沿海银行等相关项目。神州信息还并购云核网络,完善场景金融业务战略布局,形成了以开放银行为基础,以前端及移动金融产品为触达,融合行业场景及数据的业务发展模式,助力金融机构构建完整的生态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
助金融打造智能硬核
神州信息基于5iABCDEs等新技术持续创新、升级产品,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领域积极实践探索,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营销、风控与反欺诈、助贷等业务的快速发展,赋能金融核心竞争力重塑和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服务更加高效、敏捷和智慧。
报告期内,神州信息大数据应用新签晋商银行、北京银行等项目;智能银行签约沧州银行移动营销等项目。区块链技术平台Sm@rtGAS全面上市推广,该平台开箱即用,帮助行业客户轻松建链,包括金融链、农业链、城市链、产业链等,有力支持场景开发、生态构建、产业升级的发展,满足供应链金融、农产品溯源、通用对账、积分通兑、数字资产、数字身份、数字社区、数字合同、信用存证等多场景应用。神州信息认为以金融为主导,融合农业、城市的智慧场景,是“区块链+”的发展趋势,并基于Sm@rtGAS与杨凌示范区政府及金融机构共同规划了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为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连接产业金融,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公司还基于区块链技术,完成了数字钱包系统的研发工作。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的领先地位也进一步获得业界认可。第二次入选IDC 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大奖 FinTech Rankings百强榜单,蝉联中国上榜企业第一名;获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金融数字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大奖等。
神州信息围绕金融信创、场景金融、智能金融完善金融科技布局,并进一步加强业务协同,保持了稳健发展。未来将持续深化金融科技战略的内涵与外延,用新思维创新突破、助力行业数字化,稳步前行。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