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观察

怒江畔勒墨人搬出大山后的新生活:新衣、新居、新气象

时间:2021-03-03 16:16:41 来源:

      新学期伊始,勒墨女孩南英英正向朋友们展示她的新衣——一套由外婆手工缝制的传统勒墨衣裙。南英英笑着说,“自从搬进安置点新家,一切都是新的,我喜欢现在的新生活。”

  来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南英英今年19岁,正在昆明市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幼师。新学期,南英英身着勒墨新衣,承载家人的希望,翻开生活新篇章。

  勒墨人系白族支系,人口约一万余,在怒江西岸繁衍生息近四百年。儿时,南英英常听外婆讲述古老的传说:勒墨人祖先受到“神鸦”指引,从大理洱海边来到怒江峡谷,依靠勤劳的双手在江边湖畔、山林谷间开荒种地,从此定居下来。

  然而,传说中勒墨人的“理想家园”,在现实中却并不尽如人意。土地贫瘠,山路崎岖,地质灾害频发,交通落后不便,成为困扰勒墨人世世代代的难题。南英英依旧记得,从前住在洛本卓乡时,每到雨季,母亲总是很担心,既担心地里的庄稼被淹,颗粒无收,又担心泥石流将道路阻断,进退维谷。

  2019年底,南英英一家和其他来自泸水市的各民族群众离开世代生活的山间村落,搬迁至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是怒江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规模达2562户9951人,位于怒江新城的核心区域。安置点内配套建有幼儿园、小学、医院、超市、派出所等,满足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生活需求。

  搬到新家后,南英英一家开始了新生活。南英英的母亲花花妞是一位勤劳的勒墨妇女,她在外辛苦劳作,在内照料家务,养育了三个子女。

  提起从前的生活,花花妞十分感慨,“以前在山上种地,坡陡地瘦,收成不好,辛苦一年也挣不到太多钱。”如今,花花妞被推荐到附近的爱心扶贫制鞋厂工作,同事多是像她一样的农村妇女,她们进入车间成为新时代女工。“新工作就在家门口,每个月工资收入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太好了。”

  花花妞的小儿子在城墙坝小学上二年级,这里的928名学生都来自城墙坝安置点和火烧坝安置点。在配备有多媒体设备的新教室里,来自珠海、昆明的老师正为孩子们上课。二女儿在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上初二,这是一所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家庭及周边各村镇学生开办的中学。

  “十三五”期间,怒江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校舍面积增加57.86万平方米,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14年免费教育。

  南英英一家的美好生活并不是个例,放眼云南省乃至全中国,数以千万的家庭告别贫困,携手迈向小康生活。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脱贫攻坚战中,云南启动规模巨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建成2832个集中安置区,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6万、随迁人口50万。

  “新生活有新气象,传统民族文化也不能丢,以后我也要向外婆学习勒墨刺绣技法。”南英英说。怒江畔的新家里,南英英的外婆正在向女儿花花妞展示勒墨服饰的缝制手法,春日的阳光照进新家的阳台,洒在崭新的针脚、刺绣上,正如勒墨人家的新生活一样,美好灿烂,闪闪发光。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