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观察

“十四五”期间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满足新市民居住需求

时间:2021-03-16 16:38:32 来源:

      “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是来自政府工作报告的庄严承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受到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成为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新亮点、新要求。对于如何推动长租房市场行稳致远,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副研究员任荣荣撰文指出,要建立以长租房为引领的多样化住房租赁供给体系,打造高质量租住生活形态,来不断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租住品质需求,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长租房是住房租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房住不炒”的持续推进,我国传统的“重购轻租”市场格局正发生变化,长租房作为住房租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与政策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成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的关键抓手。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此认为,“十四五”期间更要在“租”上下大力气,让长租房市场有更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分散式长租房,其布局更灵活、市场化接受度更高。随着覆盖规模的增加,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给水平、解决新市民的居住问题,还能从根本上强化房子的居住功能、弱化其金融属性。

  “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就此提出相关建议、提案,为长租房发展方向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在《关于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的建议》中提出,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

  对于以企业为主体的长租房市场,其发展成效颇受肯定。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少康表示,要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专业化企业运营的方式将一批闲置住房以统一服务标准重新向市场出租,提高空置住房的利用效率。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看来,随着机构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不断增加,长租房市场在扩大住房租赁供给、提升租赁房源品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的方向后,长租行业的发展路线会更加清晰。

  谈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长租企业代表自如CEO熊林,用三个“更”字阐释理解:“更深入地关注了长租房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更精准地指明了租房市场的需求群体;更具体地提出了规范发展的解决办法。”他表示,在后续发展上要继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使长租房成为“房住不炒”的明确支撑。同时要在政策指导下持续优化运营能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精耕细作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让客户真正感到放心、安心、贴心。

  多管齐下扶持专业化长租企业长效发展

  2020年长租行业历经阵痛,大浪淘沙后步入稳定的长效发展期。如何让专业化长租企业有发展的沃土,亦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从整体发展方向来看,张少康委员认为,完善住房租赁相关政策,要充分运用系统观念,将长租房发展、老旧小区改造、金融风险管控、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在长租企业利益方面,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综合疫情影响的因素,建议给予长租企业在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扶持。而在今年民进中央《关于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的提案》中也对此有所建议,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规模性长租房企业提供多样化及优惠的金融支持产品,二是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住房租赁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针对分散式长租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可以看出,对于构建稳定的长租房发展环境,金融支持已成关键,也是“十四五”期间政策扶持的侧重点。与此并重的是,长租房监管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加强联动,以全面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对此,张少康委员建议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别制定差异化的政策,通过精细化、差异化管理,促进不同类型的长租房企业长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建筑业协会会长陈华元则建议,推动法律法规及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包括出台住房租赁法规,明确市场规范;加快建立监管平台,推行租赁企业备案制度和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制度。

  对于监管是否会影响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熊林认为:“监管和创新并不矛盾。”他表示对长租房行业的有效监管,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不能盲目创新,而要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创新。未来一段时间里,长租房将成为城市青年人住房的重要选择,相关企业应始终秉持长远发展的定力。

  新华社瞭望智库研究员姜铁英表示,要针对不同企业的资质状况、经营情况,推出更精准、有层次的监管办法,尤其是资金监管层面要更灵活,避免出现企业现金流压力过大的情况,影响长效发展。同时,在集体土地租赁住房上,鼓励有能力、有经验、有资源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运营工作中,发挥其在管理、运营、效率上的优势,以更好地与政府“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形成互补,满足多样化的租房需求。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