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薇院士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正在湖北武汉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前期招募的志愿者陆续入组,并在近日接种疫苗。
3月17日,研究团队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对重组新冠疫苗Ⅰ期临床试验进行预注册,受试者要求为非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年龄要在18至60周岁之间。分别接种一针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疫苗。预注册信息显示,试验至少需要108名受试者,研究用时6个月。
陈凯和任超二人都是志愿者。两人在谈及自己参加试验的初衷时都表示,自己是一名普通人,参加疫苗试验只是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流程记录时间精确到分
编号“011”的志愿者、渔具店店主陈凯3月19日中午11点54分被注射新冠疫苗。经过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等轻微反应后,陈凯的身体状况已经恢复正常。接受采访时,爱好跑步的他正在隔离酒店房间里绕圈跑步。
新京报:打疫苗时间记得这么清楚?
陈凯:因为整个流程不管是体检、检测体温,还是签知情同意书,每一步医生和护士都需要在记录本上做好记录,都会写上具体的时间,精确到分钟,记得清清楚楚的。
新京报:怎么留意到招募志愿者信息的?
陈凯:3月16日深夜、17日凌晨吧,刷微博看到的,然后申请了,把信息分享给朋友,他也报名了。报名之前没什么犹豫。因为一直在关注疫情信息,毕竟身在武汉嘛。之前微博上关于军科院陈薇院士打疫苗的信息我也看到了,所以觉得技术没问题,没什么风险。
新京报:什么时间接到研究团队通知的?
陈凯:3月18日中午接到电话,下午过去进行体检,体检之后通知我们第二天上午再去复检,保持空腹,抽血验血糖,再做一些简单的筛查。然后我就合格入组了。19日中午11点54分,我打了疫苗。
新京报:注射完身体有什么反应吗?
陈凯:我个人是有一些反应。早上起来之后感觉屁股两边肌肉有些酸痛,刚开始还以为是床板硬睡不习惯引起的,不过打开手机看了电子体温计,37℃多,就觉得应该是身体对疫苗有反应了。志愿者每人一个24小时电子体温计,可以24小时实时监控自己的体温。
体温也一直在37℃左右,精神感觉不太好,就又躺床上睡觉了。中午起来吃饭,观察体温经常超过37.2℃,打电话报告了前台,前台医护又送了一个水银体温计,让我多检测观察。在群里和志愿者交流,我们3月19日打针的这一批大多数都有一些反应,都是体温稍微升高,精神不旺,头晕等情况。下午的时候,科研组专家来和每个人询问交流情况,让我们不用担心。
吃完晚饭后,身体情况就慢慢好转了。到晚上11点睡觉的时候体温也恢复到了正常值。睡前和群里志愿者朋友交流,大多数人也都恢复正常了。
隔离期间一日三餐定时送到门外
新京报:你参加的是哪个组?
陈凯:我参加的是低剂量组试验,另外还有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如果我们这批志愿者大多正常产生抗体,就说明疫苗是可靠有效的。
新京报:研究团队有提示试验风险吗?
陈凯:在网上报名申请的时候,申请平台就有关于不良反应的一些说明。体检合格后做其他检测项目前,会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团队的专家会给我们讲解整个项目,包括流程、风险提示、处置措施、保障措施,都有说明。专家还说,在试验过程中,不管是谁、在任何时候觉得不愿意参加了,可以随时退出。讲解之后,志愿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新京报:隔离期生活怎么样?
陈凯:隔离酒店是在一个疗养中心,离家不是很远。每人一间房,不能随意出门或者下楼。隔离期间一日三餐,每天定时送到房间门口的凳子上,三餐都还不错,分量很足,品种多,我胃口小,基本吃不完。群里志愿者也都反映吃不完。我们问过酒店,说吃不完不要紧,就怕少了我们吃不饱。
新京报:隔离结束后还需要做什么?
陈凯:隔离结束之后就可以回去,恢复正常生活了。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的时候,科研组会联系我们进行随访,会抽血化验。
新京报:其他志愿者情况怎么样?
陈凯:群里的志愿者大多数在30岁以上。男性志愿者多一点,女性志愿者稍微少一点,只有1/4到1/3左右吧。
新京报:网上对志愿者的讨论很多,你考虑过风险吗?
陈凯:网友基本上还是比较支持的。报名成为志愿者,本身没有什么崇高的目标,就是想作为一个普通的武汉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很多网友觉得疫苗还没上市,可能有风险,所以对志愿者比较敬佩。其实报名参加志愿者,我们自己都了解风险,都是经过考虑的。我觉得不用太担心,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志愿活动。
注射后24小时身体良好
编号“038”、武汉大学保卫部职工任超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中剂量组试验,并在3月20日接种了疫苗。
新京报:怎么想到来做志愿者?
任超:3月17日,一个朋友发了一个链接给我,说新冠疫苗已经开始人体试验了,在招募志愿者,我就点进去报了名。3月18日,陈薇院士的团队联系了我,说初步审核通过了,可以去体检,我就去了他们指定的地方体检。
3月19日早上,他们告诉我体检合格了。因为注射后需要隔离14天,我要和单位领导请假,领导也很支持。
新京报:注射到现在有什么反应吗?
任超:我注射超过24小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身体状况一切都好。我身体还不错,平时喜欢体育运动。
新京报:和其他志愿者有交流吗?
任超:我们都单人单间,住在隔离点。我只知道我们这个组最大的57岁,最小的19岁,还是在读大学生。
新京报:你身边有其他朋友参与了试验吗?
任超:当时发给我报名链接的朋友也参加了,他是低剂量组。
只是做一件我能做的事而已
新京报:你自己和家人考虑过试验的风险吗?
任超:我自己还是“光棍儿”。我跟我妈说我报名了新冠疫苗志愿者。她说,为什么要去?我说,全国都在帮我们湖北,帮武汉,我不去,难道让拖家带口的去啊?我妈虽然担心,但也是很明事理的人,说了一下就同意了。
新京报:因为做志愿者,最近很多人关注你?
任超:我有一个抖音号,可能因为那个抖音号,莫名其妙地就火了。毕竟是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没想到有这样的结果(火了)。
新京报:很多网友留言称赞志愿者“伟大”。
任超:我个人觉得没什么伟大的,只是做一件我能做的事而已,真正伟大的是科学家和支援湖北的、在湖北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是伟大的。
我是“光棍儿”,全国都在帮我们湖北,帮武汉,我不去,难道让拖家带口的去啊?——新冠疫苗编号“038”号受试者任超
成为志愿者,本身没有什么崇高的目标,就是想作为一个普通的武汉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冠疫苗编号“011”号受试者陈凯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