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湿巾和口罩等个人防护品,其主要成分大多是无纺布。大部分的无纺布以聚酯纤维为基材,而聚酯纤维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在自然界中无法自然降解。
李洪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党委委员
白色污染治理面临新难题。3月30日,在以“推进塑料污染综合治理”为主题的浙江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专家指出,目前塑料污染治理面临着可降解塑料制品或其他替代产品生产缺少统一标准、替代产品供给短期存在缺口等难题。此前有调查指出,替代塑料吸管的纸质吸管存在易软化弯曲、口感较差等问题,可降解塑料袋强度不高的问题也影响着”禁塑“效果。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李洪亮更是指出,一次性湿巾已成为新的塑料污染源。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最新、最严版“禁塑令”已实施4个月。该如何加速“禁塑令”的落地,减少白色污染带来的环境危害?
口罩和湿巾成白色污染新来源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去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
2020年12月1日开始,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10个类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但不少消费者反映,可降解塑料袋强度不够,容易破裂;喝热饮时,纸质吸管容易软化弯曲,口感也较差。还有消费者表示,纸质吸管“有股纸浆味,饮品中的小料有时会吸不上来”。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曾对杭州市部分奶茶饮品实体店提供的纸质吸管进行采样,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部分纸质吸管产品存在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耐温性能不合格的问题。其中1批次样品在“水温60摄氏度、水容量0.5升”试验条件下,出现了脱胶、分层现象。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的《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研究报告》显示,仅有32.5%的消费者去超市购物会自带购物袋,56%的受访者不愿意使用纸吸管。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湿巾、口罩等防护用品使用量激增。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洪亮提出,应加大后疫情时代一次性含塑湿巾、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污染治理。
“许多人不知道,我们日常使用的一次性湿巾,大多是由塑料制成,不能在大自然中降解。随手丢弃这些含塑湿巾,会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极大的隐患。”李洪亮解释,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湿巾和口罩等个人防护品,其主要成分大多是无纺布。大部分的无纺布以聚酯纤维为基材,而聚酯纤维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在自然界中无法自然降解。
中国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我国湿巾消费量从151.1亿片增加到393亿片。据前瞻数据库预测,到2022年,我国湿巾行业产量将达到886亿片。
李洪亮说,由于湿巾和绝大多数口罩外包装在原料成分只标示到“无纺布”层级,公众对湿巾等防护用品成分认识不足。调查显示,74%受访者并不清楚湿巾含有塑料成分。
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不断扩大
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环境的“顽疾”,并且危害还在不断扩大。据海南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研究数据显示,塑料垃圾占到三亚海滩垃圾类型的最大比例,其数量、重量占比分别达到了85.4%、69.5%。防控海洋垃圾污染的重点在于防治塑料垃圾污染。
在陆地上产生的塑料垃圾也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来源。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说,按来源看,海洋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以微小粒径形态直接释放到环境中的塑料颗粒,次生微塑料是进入环境中的大尺寸塑料垃圾,在紫外线、波浪等作用下逐步破碎分解形成的塑料颗粒。
据2019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海洋表层水体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4027个/平方千米。渤海和东海近海海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密度分别为0.82个/立方米、0.25个/立方米。
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后再把它大规模打捞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霍传林强调,治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必须从源头减量,对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提出管理要求。推广使用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可降解地膜等;加强回收利用和处置塑料废弃物,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规范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等。
对于一次性含塑湿巾等防护用品,李洪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将之列入《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鼓励生产、销售不含塑湿巾,并明确湿巾外包装标示其基材成分。“目前,不含塑、可降解的天然湿巾已经问世,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更加环保,成本也没有显著增加。”李洪亮说。
科技创新将加快替代步伐
事实证明,通过实施“禁塑”和可降解塑料替代,给环境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三亚市的数据显示,上述措施将让三亚每年降低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使用量8000吨,回收废塑料4万吨。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陈新指出,目前普遍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在力学性能上还比较差。不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和改良生产工艺,其强度是可以得到提高的,但相应的,成本也会提高,使零售价格进一步升高。
陈新建议,在禁止厂家继续生产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外,还应鼓励企业转型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经济补贴。
科技创新也将推动可降解塑料质量的提高,加快替代步伐。全国人大代表、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长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等可降解材料列入核心攻关技术。设立国家专项资金,采用揭榜挂帅制,加快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装备攻关,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也表示,可降解材料行业发展还需国家加强产业引导,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