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刚满4个月的潇潇(化名)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出院了。20多天前,一个同样4个月大的男宝宝,因意外导致脑死亡,父母忍痛捐出了他的肝脏、肾脏。正是这颗来自同龄人的肝脏,移植到患有先天性胆管闭锁的潇潇体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生的希望
力力的肝脏成为潇潇活下去的希望
潇潇的妈妈张女士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潇潇出生后3天,出现了脸色发黄的情况。刚开始以为是新生儿黄疸,接受治疗后有所好转,但后来出现病情反复,辗转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庆的医院后,确诊为胆道闭锁。肝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出院回到老家后,潇潇因腹泻,经病友家属推荐,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来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家印教授介绍说,患儿发育明显迟缓,体重仅有4千克左右,全身皮肤暗黄,肝脏腹水导致腹部隆起,若不及时治疗,孩子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肝脏移植是唯一的生存希望。”杨家印说,为潇潇做好了术前检查和准备,只等待合适的肝源。
7月22日,器官移植中心接到通知,一名4月龄大的男婴力力(化名)因意外窒息导致脑死亡,经过历时一周的重症监护室全力治疗后,仍无法挽回生命,父母忍痛做出捐献孩子器官的决定。
力力的一对肾脏,移植给一位15岁的患者,而肝脏,成为潇潇活下去的希望。
高难度手术
动脉只有1毫米,跟圆珠笔上的笔芯芯尖差不多大
7月24日,完善了术前准备的潇潇,被推进手术室。一场饱含生命希望的手术,也意味着极高难度的手术挑战。
在杨家印教授和向波教授的带领下,肝移植手术按计划进行。
杨家印解释说,供体和受体的年龄都很小,体重又轻,器官较小,胆管、血管更细,在外科显微镜下,吻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正常成年人的门静脉大约有1.5至2厘米,但如此小的婴儿,门静脉直径只有2、3毫米,动脉只有1毫米,跟圆珠笔上的笔芯芯尖差不多大。”杨家印说,技术要求精细吻合,还不能发生任何堵塞。
年龄小、体重轻,对于手术中麻醉技术的要求也十分高。“包括补液、用药,用量要精细到毫升。”杨家印说,不同于成年人的用药用量能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如此小的婴儿,哪怕补液用量超出几毫升,也可能会影响到病人的循环状况。
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潇潇顺利转入重症监护室,3天后,一切平稳的潇潇又转回普通病房。
8月17日,各项指标正常、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的潇潇出院了。杨家印告诉记者,在大器官移植中,肝移植出现排异反应的概率最小,这意味着,接受移植后的潇潇,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成长。
记者还了解到,因潇潇的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移植费用,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为他争取到了慈善基金,减免了大部分费用。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