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了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网于12月28日在北京召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人民财经高峰论坛,大会邀请到中央部委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共同探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企业科技集团CEO童夫尧在会上表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对于我国广大企业来说,是在变局之中开新局的重要方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企业科技集团CEO童夫尧
联想是中国数字经济领导企业,聚焦全球化发展。从2005年开始,联想就积极响应国际化、突破层层重围走向全球,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典型代表之一。
童夫尧介绍,联想的业务遍及180个市场,在全球开设有30多家生产制造基地,约有63,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3500多亿人民币。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科技企业领导者,联想坚持不懈投资技术创新,每年以100亿人民币的规模投入研发,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联想在PC销售量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的同时,在数据中心领域同样保持多项全球第一:今年6月公布的HPC全球超算TOP 500榜单中,联想制造的超算一共入围180台,继续蝉联世界第一。
作为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联想一直扎根中国,服务中国。围绕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行新基建建设的战略方针,联想也在进行着战略转型,以客户为中心,从产品走向服务和解决方案,从技术提供者走向与客户合作共赢。
“联想的业务布局始终与中国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同步,联想既是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的产业变革‘经历者’,也是中国信息化的‘实践者’,更是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赋能者’。”童夫尧在会上表示。
早在三年前,联想就全面部署了智能化变革3S战略,从Smart IoT智能物联网、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础架构、Smart Vertical行业智能三个维度入手,大力推进智能化转型。正是在“新基建”政策的指引下,联想充分结合“端-边-云-网-智”智能架构体系和自身转型经验,拥有了以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定义基础架构、边缘计算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全力打造“智慧基建”,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推动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变革。
童夫尧指出,作为新基建十大核心代表企业之一,联想在智能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多种新兴技术领域都有多年的沉淀积累,可为政府、教育、金融、制造、能源、交通、广电、物流、医疗等各个行业,提供软件、硬件、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联想自己也在运用这些技术来管理和优化企业自身。联想的业务转型不仅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国内权威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比如今年12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展示了联想的有“手” “脚”“眼睛”和“大脑”的联想晨星工业机器人,这是一套将3D视频、5G传输和AR技术联合打造的智能解决方案。联想打造了2020年中国标杆智能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联想合肥联宝智能制造基地,这是业界乃至全球最领先的PC和服务器智能制造工厂。联想超算也以其强大的算力和业界最领先的水冷技术服务于重点实验室、高校、石油、气象等客户。联想的全球第一台5G+8K超高清转播车车载数据中心为国庆7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保驾护航。
此外,联想广泛参与当地政府的产城融合,探讨一系列的发展与合作。最近,基于国际化最佳实践、多年来服务客户的沉淀、累积和对于行业的认知,联想推出了数字化转型白皮书,通过深厚的实践经验积累来赋能企业转型变革。
童夫尧认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也将进入全面融合期,科技与传媒的深度融合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传播行业在跨界融合方面依然成为先锋。
童夫尧表示,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平台,人民网一直走在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的前沿,积极推进“四全媒体”的理念和“内容科技”的战略,以科技赋能内容。联想愿意将先进自主的技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赋能传媒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在童夫尧看来,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企业要树立全球思维,坚定不移把握经济全球化大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智慧”。只有全球化的技术和最佳实践,才能真正践行国家战略,真正做到供应链端到端可控。
“面向未来,联想将承担起驱动行业转型、催化产业革命、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使命与责任,积极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童夫尧表示。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