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扶政〔1981〕04号”文件,静静地躺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动物馆白头叶猴馆的橱窗里。
1981年1月,当地政府印发了这份《关于成立扶绥县珍贵动物保护站的通知》,成立了扶绥县珍贵动物保护站,以保护和发展白头叶猴等野生珍贵动物。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就有了保护白头叶猴的意识。30多年来,白头叶猴的保护成效越来越明显。”12月10日,站在橱窗前,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科研宣教科负责人唐华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十三五”以来,崇左市大力实施栖息地修复重点工程,白头叶猴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300多只增加到目前的130多群、1200多只,走出了一条生态受保护、群众得实惠的双赢路子。
在奔腾的左江河畔,在莽莽的喀斯特石山林间,这群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精灵”在自由地嬉戏玩耍、安然生长。
生存环境明显改善
霸气威武的猴王静静地蹲在树梢上,不时警惕地环顾四周;在怪石嶙峋的崖壁上,白头叶猴三三两两偎依着逐渐向栖息的岩洞移动……傍晚时分,在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的独山上,记者见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
唐华兴介绍说,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是第一种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灵长类动物,比大熊猫数量还要少。
曾经,保护白头叶猴很难,难在哪里?
“白头叶猴保护区由间断分布的板利、驮逐、岜盆、大陵四个片区组成,区域面积大、范围广,而且农田和道路把各片区分割得破碎分散;保护区与外界没有明显界限,群众常年在白头叶猴活动的石山附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增加了管护的难度。”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吴坚宝说。
吴坚宝表示,通过建立五级共管长效机制,形成有效监管合力;积极落实生态效益补偿,保障保护区内群众利益;发展白头叶猴生态旅游,让群众从保护中受益,近年来白头叶猴的生存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种群数量开始平稳增长。
如今,左江以南,明江以北,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喀斯特地貌区域,成了白头叶猴栖息的天然乐园。
爱猴护猴氛围浓厚
“经过对比测试,与您相似度最高的是天行长臂猿,相似值为53%,感谢您参与灵长类相似度扫描趣味科普体验,欢迎下次再来!”在国家动物馆白头叶猴馆里,一个名为“众里寻亲”的小游戏很受小朋友的欢迎。
如今,每逢节假日,到保护区观赏白头叶猴,体验生态乐趣,增长科学知识,成了许多家长和青少年的选择。
唐华兴介绍,依托独特的白头叶猴生态资源,保护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打造了“探寻白头叶猴、参观白头叶猴馆、聆听白头叶猴大讲堂、游览白头叶猴科普长廊、参与白头叶猴演出、为白头叶猴种下幸福树”六大研学旅游品牌,在社会上形成浓郁的保护氛围。
自2015年以来,保护区累计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300多次,超过2万人次参加,2000多名中小学生创作了以白头叶猴为主题的各类文学和绘画作品。保护区先后获得“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
“现在,白头叶猴再也不怕人类,甚至碰到摄影爱好者正在摄影,都大胆的摆起了pose, 敢与人类逗笑玩耍。那片景象,难道不是我们所向往的吗?”广西宁明县城中镇第四小学六(1)班学生邓苡在研学征文中这样写道。
生态好才会生活好
在车来车往的322国道上,一条新建的绿色的白头叶猴生态廊道横跨公路两端。
“生态廊道使两座山相互连通,营造白头叶猴生境,让这一带白头叶猴自由通行,帮助猴群从分布密集区域安全向外扩散,促进种群健康发展。”吴坚宝说。
科普宣教室、观猴亭、科普长廊……走进白头叶猴生态廊道附近的板利乡那弄下屯,一系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村里依托白头叶猴资源,发展起生态旅游。
为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助力周边社区脱贫攻坚,崇左市在白头叶猴保护区外围建成国家4A级白头叶猴生态旅游区,以旅游拉动地方餐饮、住宿等消费,并为当地群众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每人增加年收入约3万元。
只有生态好才会生活好。现在,当地群众和白头叶猴互不干扰,和谐共存。
今年60多岁的板利乡那弄上屯村民梁美术,在保护区里从事巡护工作10多年,见证了保护区的发展变化,“以前,看见白头叶猴受伤了,大家都不理不睬;现在,一发现它们有什么新情况,村民就会主动联系我们,周边的村屯都以白头叶猴为荣。”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