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消费

汽车里程保险”评审通过 用车多少保费不再一个样

时间:2018-08-13 23:28:44 来源:网络整理

  对每一位有车一族来说,每年几千到上万元的机动车商业保险是一笔长期的固定开支。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私家车使用频率有所降低。

  车停在车库,保费还是一样地给。同样的车,我一年开5000公里,你一年开50000公里,支付的保费也一样,合理吗?现在,车险将有新玩法,国内4家财险公司有望率先试点“汽车里程保险”,保费多少按行驶里程收费,开得少,保费更便宜。

  近日,记者从保险业内获悉,人保、平安、阳光、众安等4家财险公司的“汽车里程保险”,近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创新产品评审会议上通过,根据流程,可报批银保监会审批。一旦正式获批,国内首批“汽车里程保险”便将问世,车主们购买车险,将按照行驶里程付费,车开得多保费多,开得少保费会更降低。

  业内人士透露,“汽车里程保险”一旦获批后将有望率先在广西、陕西、青海试点。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里程险”虽然还在待批状态,但业内及市场都非常期待,“因为它顺应了现在大家出行方式的改变。”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超过1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城市有53个、超过200万保有量的城市有24个、超过300万保有量的城市多达7个。一、二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加剧。

  另一方面,公共出行方式越来越完善,城市人群的出行方式发生变革:平时“单车+公共交通”上下班,周末或节假日再开车出去玩。数据显示,国内最拥堵的前20个城市,上下班通勤驾驶里程每年平均仅仅4304公里,超过一半的机动车车主,每年开车的行驶公里数在1万公里以内。

  “一名开5000公里的车主,和一名开50000公里的车主,如果支付的保费是一模一样的,这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保险业内人士坦言,“汽车里程保险”按里程数收取保费,不仅可以合理反映出驾驶者的保险和风险成本,体现保费的公平,还能通过价格的调节,鼓励车主尽可能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注重绿色出行。

  对每一位有车一族来说,每年几千到上万元的机动车商业保险是一笔长期的固定开支。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私家车使用频率有所降低。

  车停在车库,保费还是一样地给。同样的车,我一年开5000公里,你一年开50000公里,支付的保费也一样,合理吗?现在,车险将有新玩法,国内4家财险公司有望率先试点“汽车里程保险”,保费多少按行驶里程收费,开得少,保费更便宜。

  近日,记者从保险业内获悉,人保、平安、阳光、众安等4家财险公司的“汽车里程保险”,近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创新产品评审会议上通过,根据流程,可报批银保监会审批。一旦正式获批,国内首批“汽车里程保险”便将问世,车主们购买车险,将按照行驶里程付费,车开得多保费多,开得少保费会更降低。

  业内人士透露,“汽车里程保险”一旦获批后将有望率先在广西、陕西、青海试点。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里程险”虽然还在待批状态,但业内及市场都非常期待,“因为它顺应了现在大家出行方式的改变。”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超过1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城市有53个、超过200万保有量的城市有24个、超过300万保有量的城市多达7个。一、二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加剧。

  另一方面,公共出行方式越来越完善,城市人群的出行方式发生变革:平时“单车+公共交通”上下班,周末或节假日再开车出去玩。数据显示,国内最拥堵的前20个城市,上下班通勤驾驶里程每年平均仅仅4304公里,超过一半的机动车车主,每年开车的行驶公里数在1万公里以内。

  “一名开5000公里的车主,和一名开50000公里的车主,如果支付的保费是一模一样的,这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保险业内人士坦言,“汽车里程保险”按里程数收取保费,不仅可以合理反映出驾驶者的保险和风险成本,体现保费的公平,还能通过价格的调节,鼓励车主尽可能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注重绿色出行。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