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战“疫”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湖北地区抗疫后的生产恢复储备人才,2月22日,泰康保险集团全面启动湖北地区“抗疫白衣战士”子女专项招聘计划。据悉,下一步泰康将为驰援湖北的全国医护人员子女,提供今年应届毕业生全国就业岗位。
据了解,泰康保险集团总部及5家子公司本次共为湖北地区提供479个工作岗位,所有参与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岗位涉及保险管理、信息技术、医疗管理、养老社区管理等。
泰康保险集团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捍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泰康将持续为湖北地区提供新的工作岗位,为湖北地区抗疫后的生产恢复储备人才,并通过“抗疫白衣战士”子女专项招聘计划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
截至目前,泰康保险集团已累计向湖北捐赠款物达7200万元,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提前投入运营,收治新冠患者达1000人。
附:泰康抗击疫情大事记(更新中)
1月21日
陈东升董事长第一时间致电武汉市政府领导,表示捐赠1000万元及武汉医护人员特别保险,驰援武汉抗击疫情。此举也带动了楚商和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们纷纷捐款捐物。同时,泰康第一时间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泰康人寿、泰康养老、泰康在线、泰康健投等子公司及时公布应对服务举措,为客户及家属提供便捷的服务。
1月22日
率先向抗疫前线的十余万武汉医护人员捐赠保险,当日承保生效。之后捐赠范围逐步扩展至全国医护人员。
1月25日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紧急上线“新冠病毒肺炎咨询”互联网在线免费服务,发热患者可通过“泰康医疗”APP与专科医生实时在线咨询。
1月26日
完成行业首例医护人员理赔,武汉医护人员家属收到20万元理赔款。
1月27日
通过泰康溢彩基金会向武汉慈善总会拨付1000万捐款。
1月28日
依托泰康大健康供应链采购紧急医用物资,分批运至武汉及湖北省其它地市级医院。
1月29日
泰康在线向抗战在武汉、天津、深圳、福州等地2000余名新型冠状病毒样本一线检测检验人员捐赠为期一年的保险,总风险保额超12亿。
1月30日
宣布通过泰康溢彩基金会再追加捐赠2000万元,支援湖北黄冈、孝感、荆门、襄阳、宜昌、荆州和天门等多地抗击疫情。
1月30日
与中国记协共同发起“疫情防控报道一线记者专项团体保险计划”,向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捐赠一年保额20万的人身保险,以及个人防护包,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目前已覆盖近1500名记者。
1月30日
宣布设立一亿元公共卫生和流行病防治基金,资助基础卫生体系建设和流行病防治体系建设。同日推出“爱心保”公益保险计划,该计划在原有意外险基础上扩展了感染新冠病毒后身故或致残的赔付责任,帮助国人增强必胜信心,并承诺爱心保如有盈余将全部捐赠给公卫基金。
2月3日
向东润公益基金会捐赠近500万,支持“抗击疫情突出贡献医护人员专项基金”项目,为奋战在一线的突出贡献医护人员及其子女提供就学保障资金。
2月4日
集团准备了1000万元员工特别慰问金,为奋战在湖北一线的泰康内外勤伙伴提供必要支持。
2月5日
向武汉雷神山医院捐赠的一批紧急医用物资已全部运达,为该院开业收治病人提供有力支援。
2月7日
投资40亿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火线请战,提前开业,投入抗击疫情战役。
2月9日
泰康宣布为抗病毒新药临床研究团队及家属捐赠100万元保额特别保险,全力保障新药研发。
2月12日
泰康宣布向武汉大学捐赠1000万,资助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及防治研究,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技术、检测技术、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2月12日
泰康向湖北黄冈卓尔大别山应急医院捐赠的医用设备和药品分批运抵,泰康支持黄冈抗击疫情的物资捐赠累计近500万元。
2月14日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揭牌仪式在抗疫战地一线举行,成为首家入列抗疫主战场的大型民营医院。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增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疫情,承担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确诊患者医疗救治任务。全体医护人员与援汉部队军民融合,共抗疫情。
2月16日
泰康养老已为全国350余万名医护人员赠送特别保险,提供非常时期的专属呵护。
2月17日
泰康溢彩基金会累计接收到泰康人捐款超2000万,楚商和武大商帮捐款超千万。
2月18日
泰康公共卫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正式启动,发布首批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2月19日
采购各类防疫物资超过3000万元,捐赠给雷神山医院及湖北14个地市州。
2月19日
首批进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13人临床痊愈出院。
2月21日
泰康养老收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感谢信,对泰康捐赠的医护人员特别保险表达由衷感谢。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