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不起眼的鱼骨头,在林翰冰的手里却成了宝贝。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鱼骨画展现在观众们眼前,用它们独特的无声语言叙述着这个时代的变迁。
这是一门在国内独一无二的技艺,也曾是一种不被艺术圈看好的表现形式。只有林翰冰自己知道,不放弃,鱼骨艺术就不会失传,只要不放弃,这门艺术终究会有走出鼓浪屿这座小岛并最终向全世界展示的一天。
走进鼓浪屿上的东方鱼骨艺术馆,一幅幅用鱼骨完成的画作栩栩如生地向参观者讲述着这个社会的变迁史。每一幅鱼骨画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在展厅正中的一幅名为《海魂》的画作,吸引了参观者们驻足围观。
深蓝色的背景下,一根根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鱼骨密布于画板之上,勾勒出一幅鱼群顺着海流滚滚而去的场面。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鱼骨,有一些已经发黄甚至发灰,有的还出现了小小的斑点。“这幅画就是当下海洋环境遭到人类破坏的一个缩影。”林翰冰说:“海里一定要有鱼,有生命的海才叫大海,但现在很多地方的海域都被人为污染了。”原来,在林翰冰2005年后收到的鱼骨里,很多都呈现出发黄甚至畸形的特征,这些都是人类对海洋环境破坏加剧所留下的印记。
在另一幅鱼骨画作里,一棵大树在狂风中用树枝死死牵住树叶,仿佛是在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这幅作品创作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当时的林翰冰虽然身在厦门,但当他在电视中看见解放军战士和志愿者跪在废墟上刨土救人的场景时,立马迸发了灵感,旋即创作了这幅作品,并命名为《绝不放弃》。
利用不同形态的鱼骨来构思创作,是林翰冰的拿手绝活。两片鱼鳃骨放在一起,就模拟出蝴蝶展开双翅飞翔的样子。再加上些许染料,一只只翅膀上沾着“露水”的蝴蝶仿佛突然身体一沉,在飞行的过程中不断用力扑腾着翅膀。这幅创作于2013年的《沾满露水的翅膀》也取材于生活。“那天早上7点多,我爬上车站坐BRT,在上台阶的过程中,我看见一群孩子背着比自己还大的书包很吃力地向上爬,当时就觉得孩子们上学的压力真的太大了。”回来后,林翰冰就即兴创作出了这幅作品,“背着书包的孩子们就像这些翅膀上沾满露水的蝴蝶一样,想飞也飞不动。”
在林翰冰所展示的鱼骨画作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源于生活的题材。除描述社会百态外,时代变化也是他所关注的重要领域。“很多人把鱼吃了鱼骨头扔了就算了,但在我眼里,鱼骨是一种‘剩余的生命’,应该将它们好好延续下去。”林翰冰说。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林翰冰出生在福建漳州的一个农民家庭,母亲目不识丁,读书只能靠自力更生。和别的孩子不同,林翰冰幼时文静的性格让他从小就对书法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村的一个哥哥大他五岁,考上了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前身),只要一有空,林翰冰就会缠着这个哥哥写字画画给他看。
后来村里的美术老师在学校里创办了美术兴趣小组,这更进一步激发了林翰冰对美术的热情。“有一次兴趣小组在那儿画素描,讲台上摆了个花瓶,里面插了一朵玫瑰花,下面的学生拿着铅笔‘嗦嗦嗦’一下就把那个光影环境画出来了,当时真的有被震撼到!”那天,林翰冰用砖块垫在脚下,扒拉着教室的窗沿,聚精会神地把兴趣小组的课从头到尾“上了个遍”。
“当时这个兴趣小组不是谁都能进的,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我就求着我的那个小哥哥去帮我跟老师说情,最后我也是如愿进了这个美术小组。”林翰冰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从那以后,林翰冰就立志考入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专心研习美术。从1981年至1985年的5年间,林翰冰奋力拼搏了4次,但都以失败而告终。22岁那年,林翰冰触到了学校招生的年龄上限,就在认为自己铁定要和艺术无缘的时候,学校放宽了年龄限制,林翰冰终于在1986年迎来自己23岁生日之际,考上了学校的工业产品设计专业。
“那个时候在农村,想上艺术类院校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那个困难的时代……”在说起历尽千难万险最终考上艺校的经历时,林翰冰的脸上仍会浮现出自豪的神情。
由于当时资源的极度匮乏,林翰冰不得不靠打些零工赚钱买美术用品。在准备考学的6年时间里,林翰冰上山砍过柴,也在山下当过美术代课老师,将一些“偷师”回来的技艺“现学现卖”,在当时也造福了一批怀有艺术理想的农村青年。
自1986年考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后,林翰冰在鼓浪屿上一待就是30年。“在岛上之后,几乎天天都和鱼打交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鱼那么有感情的原因。”林翰冰告诉记者,在一次和友人的小酌中,他无意间发现盘中桂花鱼的唇形特别有意思,于是停下筷子拿起鱼唇仔细端详起来。
鼓浪屿因为历史和岛屿环境的原因,被称作“琴岛”,在这座饶有艺术氛围的小岛上,林翰冰听着琴声演奏,用桂花鱼骨即兴创作起来。就这样,林翰冰第一幅正儿八经的鱼骨作品——《婧女琴深》横空出世。“2007年的时候,一对教音乐的广东夫妻上岛游览,在我这幅画前站了好久,硬要买我这幅画。”林翰冰说:“但是对我来说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这件作品对我特别有意义,所以一点也不情愿卖。”但终究还是敌不过现实,在这对夫妻软磨硬泡两个多小时后,林翰冰狠了狠心,最终把这幅画卖了。
在刚开始鱼骨画创作的那段时间里,圈子里很多人都看不上他的作品,甚至还有人轻蔑地认为“几根鱼刺有什么好摆弄的”。但林翰冰并没有被旁人的眼光所吓倒,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4月,林翰冰闭关创作了100多幅鱼骨画。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鱼骨艺术,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找到传承者,林翰冰决定:办展。
没有钱怎么办展?为了钻研鱼骨画,林翰冰几乎倾尽了家财:“那时候买鱼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只要是我没见过的鱼,不管多贵我都会买下来研究研究。”那些年为了买鱼,林翰冰最多一天曾花过两三万元。为了顺利办展,林翰冰卖掉了在厦门唯一一套房子,如愿以偿地在2005年的“五一”小长假里办了第一个个展。
“为了一门艺术能够后继有人,我觉得值。”卖房办展之后,尽管爱人和孩子都支持他在艺术上的追求,但是面对一些其他家人的不理解,林翰冰仍然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他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把鱼骨发展为艺术表现形式的第一人。”这是媒体给他的评价。今天的林翰冰,在鱼骨艺术的传承上虽已不是孤军奋战,但他的目标绝不仅如此,“要让这门艺术从鼓浪屿走向世界。”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