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万象

杜老汉“养蟹之变”

时间:2020-06-16 11:39:20 来源:

        在“九河下梢”的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镇任凤村,年近花甲的养蟹能手杜乃合,如今又迷上了种稻。一提插秧、混养,语调都会高三分。开春至今,杜老汉甚至住在了承包地边。

  “单纯养蟹的路走不通了,现在养蟹又种稻,培育出‘稻田蟹’‘蟹田稻’,绿色无污染,市场好着呢!”他笑言,自己第三次创业,除了让钱袋子更鼓,也要把生态保护好。

  杜乃合生活的地方,河流汇聚、临将入海。村里依傍为生的七里海湿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湿地之一。依靠湿地,村民以养殖鱼虾蟹为生,老杜便是养蟹的带头人。

  1984年,杜乃合不甘于农机修配工的身份,承包下湿地不远处的750亩荒地。到江浙一番考察后,他从崇明岛运回一批蟹苗,开始首次创业。

  舟车运输,第一批蟹苗虽只活下三成,但还是帮杜乃合致了富。“方圆独一份!次年一斤蟹就卖到18元,要提前订购才买得到。那年中秋节,赚了足有七八万!”

  很快,杜乃合在天津农学院教授的帮助下自主培育蟹苗。四五年工夫,他就坐着飞机“配送”蟹苗,过上了日入过万的生活。

  可好景不长,蟹田开始缺水,后蔓延至整个宁河区。“自然降水少,上游河道断流,内部水系淤积。”杜乃合回忆。

  因为缺水,他只得舍弃承包地,“寻水”养殖。辗转江苏、湖北养蟹,却都亏了钱。

  2000年,杜乃合回到家乡、瞄上了七里海湿地,承包下5000亩水域,二次创业。

  陆陆续续地,湿地水面被各村养殖户分包,人工养殖的鱼虾蟹成群,高峰期单养殖鱼就上百吨。随后,旅游业兴起,农家乐风靡,杜乃合自然不能错过,老婆烹制的蟹黄面火了。

  湿地“求财”背后,生态“重负”却凸显——面积减小、水位下降、水质变差。

  天津市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陈力感慨,那时想着利用好这片湿地,让百姓富起来。可无序开发,使农药、饲料、垃圾遍地,生态遭到破坏。

  2015年原七里海湿地公园关停,2017年进行彻底整改,违法违规问题逐一排查。整治的同时,各方协力实施引水调蓄、苇海修复、土地流转、生态移民等修复工程,为七里海湿地“疗伤”。

  杜乃合响应号召,随着养殖户们一道撤出湿地。在政府的帮助下,有人在附近产业园区就业,有人外出务工。痴迷养蟹的老杜,丢不下老本行。然而,老路已经堵上,怎么办?

  2019年,杜乃合第三次创业。这次的开头,极富仪式感——他买入140万尾花白鲢鱼,放归七里海。“它们能吃蓝藻,净化水质,算是对环境的补偿。”老杜直言。

  而后,他承包了生态红线外的上百亩土地,成立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始专攻稻蟹混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一地两用、一水两养’,利用水稻和螃蟹之间的生态关系,减少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每亩收益预计能超过4000元。”

  有了老杜们的带头效应,稻蟹混养在当地推广开来。宁河区政府成立技术服务组,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更多百姓开展立体生态种植养殖。

  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王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单纯种稻,一亩地的收益将近3000元,现在稻蟹混养,一亩地增收500元到1000元。待到收获时节,全区16万亩稻蟹混养田,预计总产值可增加1亿元以上。

  而杜乃合曾忙碌过的那片湿地水面,已成为鸟儿的栖息地,消失十多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也翩跹而至。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七里海湿地生物链种群越来越完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这个“京津绿肺”正在恢复原有的面貌。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