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今年实习、找工作的经历,家住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老君乡谢梗村的李娟觉得“一波三折”。
原本,根据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安排,李娟需要在今年2月开学前赶赴北京一家幼儿园实习,但在当时防疫形势下,不要说出省,就连出村,李娟都做不到,这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李娟父母在家务农、哥哥务工,一家人咬紧牙关,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大学生,眼看就要找工作了,忽然“出了岔子”,李娟和家人都很着急。
同一时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国际会计与财经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何雯莉也遭遇烦恼。宅家期间,她没少担忧就业的事。“今年实习、找工作时间被大大‘压缩’。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习经验,我在找工作中没少碰壁。”
今年3月开始,她在各大招聘网站上“疯狂”投递简历。看到一次次简历被查阅,但因“相关经验匮乏”被拒绝,她越来越焦虑,甚至怀疑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工作。
好在学校及时开设职前培训课程,教师线上线下指导修改简历、模拟面试过程,经过4次一对一课程,何雯莉熟悉了找工作的技巧。今年5月,她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实现与岗位要求之间“零”距离的重要途径。往年3月4月,职业院校学生一般都在顶岗实习,这也是企业招聘的黄金时间段。今年,由于疫情,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暂停”,部分企业岗位需求减少。
再加上学生对疫情下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就业竞争激烈等因素,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实习、就业压力。疫情对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影响几何,师生如何应对破题,实习模式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
紧急调整:线下应变与补救
据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建成回忆,疫情伊始,学校便紧急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确保“一生一卡”台账和“一对一帮扶”机制不间断。
经沟通,学院招就处干事童昕知晓了李娟的情况,她一方面安抚着李娟的情绪,同时又将李娟的情况反映给了学院。老师们当即联系了一家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幼儿园,确定开园后接收李娟实习。如今,李娟已在此就业。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实习指导老师侯伦元介绍,根据疫情形势,学校首先确保2017级学生健康安全,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采取“人盯人”措施,摸排实习动态。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今年即将实习的444名2018级学生,面对比上一级多出近一倍的学生数,要遴选优质的实习单位、岗位,时间紧、任务重。“一些合作企业产量下降,用人需求减少,这也给工作开展带来困难。”侯伦元介绍,5月返校后,学生还有一个月的综合实践课要上,学生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情绪。
该学院及时应变:扩大合作范围,举办线上宣讲及小范围线下面试,均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进行,根据学生时间“错峰”面试。有时,一场面试持续几个小时,教师们放弃休息,一直陪伴、答疑解惑。最终,15家大型制造型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契合度较高的实习岗位。
连日来,侯伦元一直叮嘱学生:“调整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参加顶岗实习,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争取实习后留在企业。”
今年,甘肃省平凉市轨道运输职业培训学校轨道专业学生的实习也遭遇困难。该专业学生大部分在地铁或高铁实习。这些地方人员集中且人流量较大。校长王繁荣坦言,顶岗实习能帮助学生增强对社会现状的了解,激发对从事职业的热爱,但考虑学生安全,疫情期间,学校对实习工作做了不少紧急调整。
该校及时调整实习地点,避开疫情高风险地区,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前往新实地点考评,打磨应急预案,并向家长解释情况。“一些实习单位效益受损,提供给学生的实习薪资较去年要低,我们也反复沟通。”他同时意识到,未来要建立更多的实习点,将实操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
线上突围:云招聘成了香饽饽
6月,随着一辆辆满载学生的大巴车驶离学校,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毕业生顶岗实习招聘结束,来自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三个专业的423名学生前往50家企业的932个专业岗位实习。
“真是打了一场漂亮仗!”该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张志刚感慨,疫情主要影响2018级学生实习进度,相比去年,他们实习时间延迟了一个多月。
该学院果断采取线上招聘,对参与企业资质进行审查,最终敲定长期合作的50家企业在钉钉上直播。“教师提前和学生沟通,告知线上求职的要点和沟通技巧,指导学生PPT、简历制作。”张志刚感慨,企业也很负责,线上和师生一起商讨实习待遇、培养计划。
“云招聘”也给张志刚带来新启发,“教师一定要学习互联网思维。就拿汽车检测专业来说,车型更新换代快,新技术不断涌现,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在线学习和教学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才能主动引导学生适应变化”。
疫情发生至今,很多职业院校寻求线上“突围”,“云招聘”“云就业服务”成为新选择。
旅游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影响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经贸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实习安排。
“去年,学院新增了长三角地区的酒店作为实习点。近段时间,我们一直了解酒店行业复工情况,派教师上门,或是线上通过视频、照片了解。”该学院院长赵红介绍,2月初,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全部到岗,和班主任、辅导员一起线上搜集学生学习情况和实习、就业意愿,线上开设116门课程。
学院同时引导毕业班学生参加“云宣讲”,在线上和企业先接触。赵红观察,好几回“云宣讲”时,出现实习单位“抢人”的现象。很多企业抛出奖励条件来吸引学生,还有企业在面试时就拉了QQ群,邀请学生进一步沟通。
“旅游业遭遇寒冬,同学们一定要练好内功。为有序参与顶岗实习做准备,成为企业有力助手。”疫情期间,学院老师还在线上开讲座,讲解就业形势及政策。抓住一切机会,在线上做文章,“抢”时间保实习、就业。
赵红介绍,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班所有学生已经找到实习单位,和安徽饭店合作的校企“订单班”学生也已上岗。
创新思路:线上搭起“仿真操作”课堂
同时,也有不少职业院校试水线上实习教学。
多亏了线上培训,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谈孝栋“宅”家期间也没落下实践学习。企业文化、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体智能课程设计……2月10日,他就与其他4名同学,接触网络实习课程。还未入职,他对今后工作内容就有了大致了解。6月幼儿园开学后,正式开启顶岗实习的他由于业务熟练、表现出色,顺利入职。
谈孝栋的经历,与不少学生如出一辙——因疫情被阻碍的实习脚步,借助互联网踏了出去。
受疫情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顶岗实习时间推迟了近3个月。3月到6月,该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白黎明每天要在线上学习6小时的顶岗实习课程。他说,线上平台通过3D虚拟技术对场景和设备进行还原,他可以在线进行仿真操作。
线上上课时,白黎明能看到模拟的工作场景,他首先选择穿戴好劳保用品。随后,课程会弹出“任务清单”,白黎明需一步步完成操作,如检查泵运行状况、冷物流罐运情况。紧接着,界面会显示具体要进行哪些操作,还会评估学习收获。
当前,白黎明在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实习。他告诉记者,“进厂实习时,每个机器我都比较熟悉。”通过反复观看线上课程进行仿真操作,白黎明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
但白黎明也觉得线上实习有“距离感”。此前上实训课时,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会随时提问,老师立即解答。“但是线上上课和老师的互动比较少。”他表示,屏幕里的设备看得见摸不着,因此在线下操作中,还是遇到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该校化学工程系教科研办主任于彭介绍,学生不仅线上实习,还利用暑假去企业参观学习。“我们还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工作,与企业签订协议,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需求。8月中旬,两个专业共52名学生已陆续到对口企业实习。”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采取线上“急救”。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孔健介绍,顶岗实习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前往幼儿园或幼教机构担任实习配班老师,协助保育员工作。因为疫情,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停业,学生在家干着急,还有一些原本有签约意向的用人单位无奈“反悔”。
对此,该校联合相关公司搭建线上教育平台。“日常教学中,我们就尝试线上、线下结合,因此,常规课程资源都是现成的。我们专门增加顶岗实习模块,上线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模拟讲解在幼教机构、培训机构的工作职责、过程,让学生跟上进度。”孔健介绍。
“由此看来,推广‘全实践’理念很重要。我们学生从入校起到毕业,至少前往幼儿园60多次,每个阶段实习侧重点都不同。在顶岗实习阶段,多侧重如何和家长沟通,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融入常规工作。”他呼吁,高职院校应推广更加合理、灵活的顶岗实习模式,毕业生也应调整心理预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考虑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实习、就业及学历提升。
要想习得技能,还得“真刀真枪”
后疫情时代,对于顶岗实习“触网”的优缺点和前景,多方各有见解。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田朝晖支持线上实习。他认为,借助线上平台技术手段,更好地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之前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如何高效监督管理学生一直是困扰教师们的难题。现在通过线上平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变得便捷、科学、有效。”
他补充道,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在平台上完成签到打卡任务,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的签到情况、实习实训作业完成情况。此外,平台还会根据学生实习的综合情况进行评分。
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副教授袁潇有不同看法。她认为,线上指导学生实习,难以完全达到实际效果,犹如“黑板上开汽车”“隔着屏幕学实操”。她表示,线上教学的新做法可以探索,值得鼓励,可作为辅助手段,但真正的技能习得,需要线下“真刀真枪”的练习、摸索、试错和手把手传承。
她还建议,高职院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线下实习实训平台,再辅之一线上实训及管理、教学、反馈、追踪系统,将学校、企业、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实操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