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施工到投入运营,京张高铁成为众多黑科技和智能化设置的“舞台”。
今年年底,智能型复兴号将在京张高铁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首趟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的高铁列车。此外,京张全线采用电子客票,并可智能刷脸进站。
揭秘①
16道工序焊成500米钢轨 时速350公里车内不晃
不少人的印象中,对火车的记忆是耳畔“哐当哐当”的声响和让人无法正常站立的晃动。如今,乘客坐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上时,为何感受不到列车晃动?甚至硬币和倒扣的矿泉水瓶都可以长时间保持“站立”不倒?
今年6月12日,京张高铁全线铺轨完成。列车下方的铁轨,使用了预先在工厂中焊接打磨好的“长钢轨”,使得 安装完成的高铁轨道更加顺滑,保障动车组列车平稳运行。记者了解到,北京铁路局所属工电大修段沙河焊轨基地承接了530公里的京张高铁钢轨生产任务。
为了不让任何不合格接头“混入”京张高铁建设工地,施工团队使用100米母材钢轨经过4次焊接、16道工序焊成500米钢轨,保证了焊接钢轨的高质量。同时加大母材质量检查力度,加密接头质量抽检频次。在 最后出厂前,还经过了一轮非常严格的接头外观检测与超声波探伤的考验。
揭秘②
10个车站共用控制中枢 配备各种智能“机器人”
京张高铁在运营设计中集纳了众多“智能”元素,通车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智能化高铁。
未来,京张高铁沿线10个车站将共用一个控制中枢,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就可实现客站灯光、温度、湿度等设备管理、应急指挥。运营后,京张高铁还将实现电子客票一证通行和刷脸进站等便民服务;站内导航与站外导航融合,乘客输入车次即可导航至检票口或候车厅;沿线高铁站内将配备各种智能机器人,像随行小秘书一样为旅客服务。
清河站的垃圾收集和分类也颇有看点。据介绍,垃圾密闭式输送系统工程是“智能京张”重要组成部分,清河站的垃圾运输收集采用了全国高铁第一套气力输送生态垃圾系统。
站台上不起眼的垃圾桶都大有文章,它们其实是一个个竖井,与地下输送管道相连。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大功率“吸尘器”,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可理解为“吸尘器”+竖井。旅客投放垃圾时,要选择垃圾桶上的可回收垃圾或其他垃圾按钮进行分类投放,系统会在进入中央收集站的密闭垃圾集装箱前,经过旋屏分离器将垃圾分类处理,最后落入集装箱。
揭秘③
全线使用电子客票 智能刷脸进站
在11月2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上,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智能京张高铁开通后将试点刷脸进站。届时,旅客进站乘车无需身份证、车票,只要在12306客户端进行实名刷脸认证,乘坐京张高铁可以直接刷脸进站。
同时,京张高铁采用电子客票,旅客不需要持票进站,凭有效身份证件、12306动态二维码进站。记者了解到,京张高铁沿线各站还首次配备了票务综合机,和其他车站购取票机不同,这台机器可实现售、取、改、退及公安制证多项功能,真正实现全自助。
此外,清河站还首次在站外配备了可视化远程售票机,旅客无需进售票厅,通过视频就可以完成票务业务,机器支持身份证购票以及户口本购票扫描识别。
记者从国铁集团了解到,截至12月15日,全国铁路已有704个车站相继实行电子客票,累计发售电子客票2.1亿张,旅客持购票证件进出站,通过闸机速度明显提升,平均用时从原来的每人3.8秒缩短至1.3秒。
揭秘④
复兴号将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优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引入自动驾驶技术;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车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打开;新增智能环境感知调节技术,温度、灯光、车窗颜色自动调节……在京张高铁上投入使用的智能化复兴号列车拥有众多的黑科技。
记者从国铁集团了解到,时速350公里级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尚属空白,通过技术攻关及京沈高铁综合试验验证,将在京张高铁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目前,京张高铁的智能化建设已在智能动车组、自动驾驶、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调度、下一代移动通信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张波此前透露,京张高铁采用的智能型动车组以“复兴号”动车组为基础,按照“平赛结合”的理念来设计,包含标准配置和奥运配置两种。
标准配置是在现行“复兴号”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模块,以更好适应山区、高寒地区运行;奥运配置则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部分功能,以满足奥运期间需求,如设置了能够进行新闻转播、观看赛事直播的媒体车厢,针对运动员、滑雪爱好者的需要设计了放置滑雪板的空间等。
张波称,京张高铁智能型动车组在行车、服务、维修三方面都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如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行车;在旅客服务方面,通过智能环境调控技术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针对京张线的特点进行了专门的功能设置,如设置了应急自动运行功能,可确保在一定电量的情况下能够走到最近地点等。此外,该智能型动车组还设计了高加速功能,提高了在大坡道的运行能力。
此外,智能化复兴号列车在节能环保方面也有所提升,如噪声更低,阻力更小,能耗也更低。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