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反弹”是必然,不必棒杀,但前提是人们注意好风险防范,服务设施做好配套的安全风控。
随着部分秩序的恢复,许多“想和春天有个约会”的人,已经按捺不住要“放飞自我”了。
在杭州,某商场开业,5小时售出1100万;在江西,大量游客聚集武功山,迫使景区紧急发布限流通知;在郑州,早餐店恢复营业,大量顾客排队购买胡辣汤。对此不少专家呼吁:“零新增”并不是“零风险”,拐点未至,不要因为一时松懈而前功尽弃。
事实上,商场完全可在做好防控的基础上,拥抱安全的“消费回温”。对于平稳地开张营业、顾客理性选购生活所需,只要防疫意识随时“在线”,那就没必要一味排斥。这其中,有两点值得明确:商场要摆脱“流量指标”,不要为了吸引客流而大肆宣传促销,而要以提供产品服务为核心;同时做好每个细节处的风险防范,确保每位顾客的健康和安全。
广大消费者也不妨对自己发出“灵魂三问”:确实需要吗?网购能解决吗?工资还够吗?理性对待消费欲望,合理安排出行购物,坚持“非必要不逛街”的理念,忍一忍待疫情过去,再去拥抱“新款”不迟。
如今,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这些扎堆聚集的现象的确让人不免“心惊胆战”。病毒无影无形,却异常狡猾,一些人“报复性出门”,就可能引来病毒的“报复性反击”。
正如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所言,现在还没有到“为所欲为”的地步。接下来,我们会进入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但还是不能放松。万一有一个人进来,可能会传染好几个人,一波聚集性发病就会出来。但与此同时,对这些“出门需求”也不必一棍子打死,仿佛出一趟门就是“与世界为敌”。对这些人进行道德谴责很容易,可具体到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秘而不宣的考量。
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但每个人都希望也有权利逐渐回归常态。“跑步党”希望踏上真正的跑道;“吃货”在深夜想念美食难以入睡;“精致女孩”对托尼老师念念不忘;还有一些老人,遛弯就是他们的生命动力所在……只要他们能够保证自己的健康、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扎堆,也不妨对他们抱之以理解。
“防控疫情”与“回归生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正如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一样。对于景区、商场、餐饮等场所,关键在于追溯每个环节、做好细节防控,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和接触感染,然后根据形势变化去调整策略,循序渐进地恢复常态。
“有序开放”,“有序”该是“开放”的前提。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