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调查“你怎么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负责执行。调查从2020年4月24日13时开始,至2020年4月28日23时截止。通过团中央官方微博、团中央官方微信、中国青年报社全媒体平台、问卷网等平台实施。本次调查合计回收有效样本8212个,调查对象全部为18-35岁的青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本次调查的样本构成如下:
性别:男性占49.1%、女性占50.9%。
年龄:平均年龄为23.2岁。其中00后占34.3%,90后占56.1%,80后占9.6%。
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1.1%,高中/中专学历者占9.9%,本科/大专学历者占84.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4.7%。
婚姻状况:已婚者占17.4%,未婚者占79.0%,其他占3.6%。
所在地:一线城市占17.6%,二线城市占19.3%,三线城市占18.3%,四线城市占17.4%,乡镇和农村占27.4%。
课题成员:马明洁 李洁言 黄冲 王品芝 杜园春 周易 孙山
----------------
五四精神传承至今,100多年来,每一代青年都在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底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行各业的青年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为打好这场防疫阻击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你怎么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当满分为10分,受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得分为9.50分,国家认同感得分为9.59分。97.9%的受访青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当国家有需要时,94.5%的受访青年表示会挺身而出,扛起重担。
受访青年社会责任感得分为9.50分
今年29岁的北京某国企职员郑瑜茗(化名)感慨,这次疫情让她深刻地体会到青年一代是有担当的,“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我朋友圈常有小伙伴询问靠谱的物资寄送、捐款渠道。微博上,不少博主都自发搜集口罩、寻找供货资源,寄送到疫区。还有的网友联系没有口罩的人,给对方免费寄送。”
在对受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测量中,以10分为满分,受访青年得分高达9.50分。这说明受访青年有着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具体表现方面,97.8%的受访青年表示“我感到很荣幸身处这样的国家”,97.1%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我和我的民族命运与共”,96.5%的受访青年确认“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有我的担当”。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33岁的北京某事业单位职员辛志强(化名)说,疫情发生以来,很多青年第一时间勇担重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尽职尽责。“我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居家不外出,再就是为疫区捐了3000元,略尽绵薄之力”。
调查中,94.5%的受访青年表示当有一天国家需要时,自己会挺身而出,扛起重担。
97.9%受访青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在对受访青年国家认同感的测量中,以10分为满分,受访青年的得分高达9.59分。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2019年进行的“五四”调查中,同样面对这道问题,受访者的国家认同感得分为9.42分。本次受访青年的国家认同感高出了近2个百分点(1.8%),有明显的提高。
具体表现方面,97.9%的受访青年表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97.5%的受访青年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7.0%的受访青年认为“关心国家大事是青年的义务和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龚云分析,青年有着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从国家层面看,是因为这些年国家的发展和成就。从个人层面看,首先,青年尤其是90后、00后,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成长起来的;其次,他们在生活中会有感触和比较,“比如这次世界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快速决策、万众一心、成效巨大。现实生活的体会更能让青年有深刻的感悟和思考。通过这次疫情,我相信,青年会有更高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对党更加信任”。
71.3%受访青年认为当代青年是坚强勇敢、从容笃定的一代
经过这次战“疫”,大家更愿意用哪些词来形容当下的青年一代?
“如今,我更愿意用靠谱、坚强勇敢、无私无畏来形容当下青年。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青年是堪当重任的,‘强国一代’实至名归。”辛志强说。
龚云表示,五四精神始终在青年中传承,而且每一代青年的五四精神都有着不一样的体现,反映到如今的青年身上,是更加务实、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在这次疫情中,青年一代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品格、浓厚的爱国情怀。他们在参与历史,也在创造历史”。
调查显示,71.3%的受访青年认为当代青年是坚强勇敢、从容笃定的一代,70.2%的受访青年认为青年是坚韧实干、迎难而上的一代,67.3%的受访青年认为是无私无畏、心有大爱的一代,66.3%的受访青年表示是懂奉献、堪当大任的一代。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