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不仅应体现公平,还应体现温度和责任。疫情期间灵活调整学生应缴费用、酌情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范围,是彰显教育责任的应有体现。
近日,一则“高校给2万学生退3个月住宿费”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单,引发了网友热烈的讨论。
据报道,西安有高校发布通知,根据实际住宿时间,本学期将只收取学生2个月的住宿费,已经缴费的学生将退还3个月住宿费,未缴费的同学将按照2个月时间收取。本次退费涉及2万余名师生,费用总计1700余万元。
受疫情影响,高校的开学时间都不同程度推迟,因此在近段时间住宿费怎么交,成了不少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话题。而此次涉事高校给学生退还3个月的住宿费,满足了学生及家长的期待,回应了社会关切,还体现了“契约精神”。
住宿就缴费,不住宿就不缴,缴了则退,合理合规,就是简单的“契约精神”。4月1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收费有关问题的预警》的相关要求,其中就规定应根据实际住宿情况合理确定退费办法。高校按规定退还住宿费,也是认真落实规定和履行“契约精神”的表现。
在网上,也有人质疑退住宿费对大学不公平。学生放假后,学生的衣物及其他物品依然占用着宿舍,也就意味着大学生们在使用宿舍,而学校也没有将宿舍挪作他用,学生们理应为此付费。
话是这样说,可基于高校的公益属性、非营利原则和疫情损失公平承担精神,高校理应考虑到疫情这一不可抗因素和高校不能按时复学复课、学生没有住宿等情况,或者将在此期间的住宿费全免,或者酌情收取少量。没住宿也全额收住宿费,肯定不合适。
值得注意的是,除陕西之外,不少省份都已纷纷发文力挺“退住宿费”。河北明确要严格落实教育部住宿费退费要求;四川将综合实际住宿时间和成本支出结算清退;浙江要求做好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收费管理工作。多地高校严格依照非营利原则合理收取住宿费,正好说明履行“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公共教育不仅应体现公平,还应体现温度和责任。疫情期间灵活调整学生应缴费用、酌情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范围、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晾晒被褥等,正是维护教育公平,彰显教育责任的表现。事实上,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本身就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眼下各地高校复学复课时间已陆续明确,接下来,各高校也宜结合实际抓好做实具体的收费和退费办法,体现教育公平,传递教育温度——本质上,高校给学生退还住宿费,也是给他们上了一堂主题为“契约精神”的公共责任课。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