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点了,你在干吗?赶紧写作业。”每天上午,吴女士的呐喊声都会准时在办公室里响起。疫情期间,她为了监督儿子上网课,特地在家里装了摄像头。最近,“通过摄像头监视女儿是否按时看书”还上了微博热搜。装监控算不算侵犯隐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孩子抗争
遮摄像头或把摄像头扔床底
疫情期间,陈先生给儿子房间装了一个远程监控的摄像头。“我们是双职工家庭,没有老人在家,孩子今年又是六年级,小升初关键的一年,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安全着想,我们给他房间里装了一个机器人的摄像头。”
陈先生说,一开始儿子并不知情。这个摄像头是一个小机器人,儿子有一天挺好奇,把它当玩具玩了好久。突然,屋里传来一个声音“玩够了没有,赶紧写作业”,这声音把儿子吓了一大跳,到处寻找声音是哪里来的。“爸爸在远程看着你呢!”儿子才知道自己房间里装了监控,很不高兴。第二天儿子用布把机器人摄像头包裹起来,扔到一边。陈先生严肃表示,不可以这样。两人争论了好久,最后陈先生跟儿子妥协,监控继续,允许儿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适度地放松娱乐。
王女士在儿子四年级的时候就在儿子房间里装了摄像头。“当时是因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们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就装了监控,一是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二是为了孩子的安全。那时候儿子还比较小,虽然不高兴,但是能接受。”王女士说,晚上儿子会跟我说话,比如“妈妈,我的作业做到哪里了”“妈妈,好像有人敲门”……
儿子渐渐大了,对摄像头越来越反感,第一个摄像头被他用彩色铅笔涂糊了。后来又装了一个摄像头,他有时候会把摄像头转个方向让我看不见他,或者干脆拔掉电源。
家长赵先生也有给儿子装监控的经历,不过两个摄像头最后都光荣牺牲了。“第一次,孩子还小,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在他房间房顶上装了一个小的扁扁的摄像头。孩子并不知道,在屋里各种上蹿下跳,突然屋里传来妈妈一声吼,把他吓了一跳。后来妈妈告诉他‘这是摄像头,你干什么,妈妈都可以看得到’。后来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几次,孩子开始恨这个摄像头,直接把电源给拔了。”赵先生说。
儿子上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赵先生觉得有必要抓孩子的学习了,又在儿子房间的双人床的下铺上装了一个球形的摄像头。闹了几次以后,他就把摄像头拔下来,扔到床底去了。床底很矮,大人也不好拿,于是这个摄像头无疾而终了。
网友怒批
你愿意工作时让领导安监控吗?
关于安装摄像头监督孩子写作业的做法,网上有支持也有反对。很多网友强烈反对,“如果靠这样来管,大人累小孩也累。”“给点时间,给点空间行不。”网友“指间缘”说:“这个答案很简单,就问家长:你工作的时候愿意让领导安个监控看你的工作状态吗?”
一位学生网友表示:“我是个学生,家长都不装摄像头,因为他们都挺信任我,觉得我可以自己做好。寒暑假里我也挺自觉,因为觉得不能辜负家长的信任啊。其实信任会让我们有一种责任感,促使我们自我监督,认真学习。装摄像头可能会让我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大可不必了。”
一位家长网友则表示装摄像头没啥不好的,“现场陪孩子写作业,不也是监督孩子作业吗?但是很多家长由于客观原因陪不了,装个摄像头‘陪’孩子写作业,挺好的。”
专家观点
监控不等于侵犯隐私 给孩子做好心理工作
父母装监控是否就是侵犯儿童隐私?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表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监控作为一种工具,并不必然就是侵犯隐私,可以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工具。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还是不足的,需要成人的保护,也需要成人的监督,不能把它无限地放大,把所有对孩子的监督和帮助都看成是对儿童隐私的侵犯。
“当然,儿童隐私要看对于谁来说,要看范围。如果家长把监控作为直播赚钱,向公众开放,这个是侵犯儿童隐私;如果家长把它作为工具,用来帮助孩子自控,注意安全和提高学习效率,这个不能作为侵犯隐私的话题来讨论,不能简单把亲子关系等同于社会公众与孩子的关系。”
如何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殷飞表示,家长要和孩子做恰当地交流和讨论,孩子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在不同的交流和语境中是不一样的。有的家长可能会把监控变成孩子反感的话题,比方有的家长会说,你不听话,我要时刻看着你,监督你,惩罚你,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当然会反感。家长完全可以跟孩子做另一套心理建设,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你一个人在家,爸爸妈妈不放心,装监控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广东省在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上就有规定,低于12岁的孩子不能离开父母的视线和监管。“为什么常常有孩子在家里爬上窗户坠楼的事件,就是因为我们对儿童的保护、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安全观念不足导致。通过这些讨论和交流,就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用现代化的工具帮助孩子成长。”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