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资讯

疫情之下的考研季

时间:2020-12-28 10:59:35 来源:

      在2020年的最后几天,报名参加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们迎来了大考。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

  与以往不同的是,2021年研考是研招战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首次组织的大规模笔试,面临着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的双重挑战。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专业硕士目前招生规模已经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的60%,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博士每年招生已超过10万人。

  对300多万考生来说,考研,不仅是为了离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更近一步,也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等现实问题。

  超半数考生读研是为了提升自己

  北京交通大学英语专业的彭佳报考了经济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修读了会计双学位的彭佳,发现相较于本专业,自己的兴趣和思维模式更加倾向于经济管理方向,也想从事与经管相关的职业,遂决定“挑战”难度较高的跨专业考研。

  在考研路上,彭佳克服了不少困难。本科期间,她只学过半学期的数学,仅有的数学知识储备与将要参加的“数学三”的考试要求相去甚远,于是,彭佳把备考复习的重心放在数学上。从今年7月下旬决定考研开始,到9月中下旬之前,她一直在学习数学。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报告》显示,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较2020年341人万增加36万人,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报告》指出,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人。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87.6%,翻了近一番。

  对于考研的动机,《报告》指出,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不少往届生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谭小林今年要“二战”考研,而她坚持考研的初衷,是为了进入高校当辅导员。她说,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岗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

  《报告》显示,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职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指出,就业的压力不改变,考研热就会一直存在。相对而言,读书是最好的避险方式。

  专业硕士比例上升明显

  今年,教育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这也是考研队伍日益庞大的原因之一。《报告》指出,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

  如今,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我国博士生规模不断扩大,有意向读博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清华大学心理学,这是来自天津市某高校工科专业的张帅(化名)的考研目标。这一看似不相关的志向,实际却来源于张帅从初中时起就积累起的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就希望能够报考心理学,但却因为高考分数的局限,只能选择一所心理学突出的普通师范院校,最后因为父母希望他上个更好的大学的压力,而选择了工科。

  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划——读博,当在学校里待到觉得“自己的武器库没办法再进一步丰富了”,就开始做咨询工作。

  《报告》显示,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幅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

  如今,专业硕士也成为考研的主要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小唐(化名)报考本校法学院的专业硕士。从高考时报了法学专业,到入学后希望转专业到法学,考研是他又一次向着这个方向作出的努力。“好早就想考研了,当时转专业没转上,就想考了”。在4年之中,小唐选修过一些法学院的课程,这让他从觉得学习法律有意思,到确定了法学“的确挺不错,适合我”。

  《报告》指出,专业硕士从2009年全面开始招生以来,目前招生规模已经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的60%。今年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规模占比明显上升。目前我国设置专业学位类别47个,其中硕士专业学位达到4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

  此外,《报告》显示,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

  今年7月,全国研究生工作会召开。陈志文认为,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召开的研究生工作会,此次会议对于基于国内内循环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稳定硕士,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未来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即专硕为主。

  陈志文表示:“如今,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传统的学术性硕士会相对萎缩,硕士更强调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不让一个考生因疫情“掉队”

  在考研初试的前几天,多地接连出现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这对研考准备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

  12月24日,教育部再次召开视频调度会,部署全国各省(区、市)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密的措施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靠前指挥,落实好研考组织管理和疫情防控的属地责任,做到守土有责,确保广大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对此,教育部门、各地高校积极响应,保证每一个考生不会因为疫情而“掉队”。

  比如,在天津,全市各考区均提前准备1所标准化考点作为备用考点(全市统筹使用),各高校另备教学楼作为备用考点,同时提前做好备用考点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及试卷调配和安全保密等工作;在黑龙江省,由于近期境外输入性病例增多,国内多地疫情反弹,黑龙江省东宁、绥芬河、塔河等地出现本土病例,当地已经进入战时状态。黑龙江要求来自疫区的考生持7日内有效核酸检测结果,可以参加考试。即使是密接隔离考生提出参加考试要求,当地也将按照规定提供保障服务。

  在北京不少高校中,“为考生保驾护航”这句标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总是随处可见。

  12月26至28日,清华大学考点共安排344个考场。共有9000余名考生在清华大学考点参加考试,其余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分别在京外560余个考点参加考试。

  据介绍,清华大学考点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为方便进入考点时的核验,清华大学开通了唯一入校绿色通道——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专用通道,并在考生绿色通道入口设置多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测温及检测机器人“阿荼”,承担此次所有考生的进校身份识别和体温检测任务。

  同时,清华在各个考场大楼设置了人脸识别仪,可对考生的准考数据以及核酸检测结果相关数据进行核验。清华为各考场和考务室均配备了免洗手消、消毒液和防护服、防护眼镜、面罩等防疫物资。

  12月26日,北京工商大学共有2083人参加考试,共设75个考场,分布在学校两个校区4个考场楼内。记者了解到,北工商对考点内所有考场、公共区域进行早中晚三次全面消杀,并将每个考场的消杀工作落实责任到人,消杀面精确到每一个门把手、每一张考试桌面。同时,加强了对隔离考场的消杀频率,并指定专人负责引导、监考,其中一人专门负责考场防疫工作。

  12月26日,在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一间隔离病房内,一位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要参加这天举行的硕士研究生考试。这也是全国首个新冠肺炎感染者参加的考试。

  这场特殊的考试很快冲上了当天的微博热搜。在一个人的考场的背后,是多位考务人员、医护人员的付出,更是给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双重考验交出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答卷。

  考研是一个追寻梦想的过程。在社会各界的保驾护航下,即便疫情当前,考生们也没有停止追梦的步伐。不少心怀梦想的考生相信,经过一个寒冬的努力,疫情总会过去,未来就在眼前。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