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城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的困境的成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那么其破解之道也应内外结合,简单地说,就是:对内,苦练内功,做出特色和个性;对外,稳定队伍,积极与新媒体相融合。
城市电视台在稳定民生新闻的采编队伍,加快与新媒体融合方面,目前已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在“新闻立台”的指导思想下,更新选人用人机制,让分配机制更多地向一线采编人员倾斜;逐步实现与新媒体平台的无缝融合与良性互动,捋顺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善于利用网站、公众号、APP来延伸节目内容,收纳线索和反馈,打造以节目为中心的传播矩阵,最大限度地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媒体固然来势汹汹,但“内容为王”依然是节目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苦练内功,才是出路。要做有特色和有个性的民生新闻栏目,寻求发展之道,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条。
1.完善城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与制作机制,合理调配资源,确定民生新闻栏目的错位竞争格局,消弥日渐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城市电视台的新闻采集能力是有限的,合理配置资源决定着城市电视台节目的成败。在视频采集技术日趋便利化、完善化的今天,电视记者逐步从繁琐的技术设备操作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在采访中获取更多信息量。在这个背景下,发挥传统媒体的整体资源优势,加快“中央厨房”建设成为可能。简单地说,就是将力量更多地向采编一线倾斜,全台成立总揽全局的新闻采编中心,根据新闻资源特性和新闻栏目定位,统筹安排采编人员。改变原先频道制状态下各家自成一体、重复采访、重复播出但均感采访力量不足的各自为战的状态,弃绝内部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全局运作,合理布局,分众传播,实现“点菜吃饭”。具体到民生新闻栏目上,就是要根据采编力量,合理进行节目布局,整合资源,错位竞争。如芜湖台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经过近年来的整合,最终确定为两档:新闻频道的《第一看点》和生活频道的《生活传真》。《第一看点》主要面对文化程度较高的观众群,以策划类的专题系列新闻为主,侧重于节目的深度和评论风格;《生活传真》主要面对普通市民,侧重于生活化的新闻讲述和大信息量的资讯服务。两档栏目各有重点,定位不同层次观众需要,最大限度地以民生新闻这一最具竞争力的新闻资源锁定更多的本土受众。有了错位竞争的态势,“中央厨房”的合理调配,记者可以根据不同栏目各个阶段的策划重点,对新闻资源进行开发和处理,形成不同的新闻产品以供不同栏目选用,以往一条新闻几名记者同时上阵的情况不再出现,资源可以有更多的利用空间,稿件的自由度、数量及质量大幅提高,采编人员不再疲于奔命地维持着一条粗糙的新闻流水线,民生新闻栏目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也将得以缓解。
2.加大民生新闻评论力度,彰显媒体个性,提升舆论引导力。着力打造新闻评论风格、以深度和个性化解读为特色的新型民生新闻栏目。
栏目有声音,新闻才有力量。民生新闻大多就事论事,很少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即便有些评论,要么立场不明,要么没说到点子上。城市电视台在很多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上,是很有发言权的,但由于编导经验缺乏、很难把握好尺度,往往评论观点很含糊,属于和稀泥的风格。时间长了,老百姓自然不会爱看。媒体是需要有自己个性的,就一个新闻事件,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必须合理合法,还要合乎社情和公义,这就需要编导既要很好地研读法律政策、又要根据新闻事实据实发声,把握好尺度,做到掷地有声,态度鲜明,言简意赅。长此以往,栏目的个性得以发挥,评论的风格得以彰显。
由于民生话题对观众的吸引力,所以采取评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应该做到利用各种沟通方式、尤其是新媒体渠道,让观众成为评论的主角。一是尽可能在新闻中采访更多、更具代表性的市民,让他们就采访的新闻事实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二是可以就某个比较集中报道的民生话题,邀请观众代表走进演播室直接与主持人交流与讨论。这样让观众一吐为快,不仅使新闻内容更丰富、生动,说开说透,更让观众参与了节目的流程,融入到节目里,让他们更加感到节目是为百姓发声的,从而加大对节目的支持度。其次,民生新闻栏目应组建自己的评论员队伍,邀请资深评论员针对每天热点事件和重要新闻写出短评,做到观点独到,语言犀利,表达直接。栏目既可以让主持人成为评论主角,也可以专设评论嘉宾,现场对重点新闻及话题进行评点,嘉宾应具有鲜明个性,而其个性与栏目风格应该是合拍的。此外,栏目可以以滚动字幕、微话题讨论等形式,将观众通过来电、微信、微博等发表的评论意见进行展示,让栏目真正成为与观众沟通互动的有效平台。
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在新闻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新闻的竞争再也不仅仅是第一时间抢时效和先机的竞争,同时也是提供第一时间的解读、第一时间评论的竞争。媒体要有自己的声音,新闻要有力量,就要进一步拓展新闻时效性的内涵,加强评论,力争做到观点独到、力透纸背,把评论作为自己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把原先紧靠“热线电话”一招鲜的节目着力打造成具有新闻评论风格、以深度和个性化解读为特色的新型民生新闻栏目。
70年,25541期,25541个日夜,人民日报与党和人民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
2018(第三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暨全国党报网站总编辑看天津活动6月20日在天津市举行,主题为“媒体融合:宣传新时代 拥抱新时代”。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