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观察

电动两轮车行业竞争加剧 新日股份拟以产品差异化实现突围

时间:2024-11-07 22:26:02 来源:

本报记者 李亚男

  “公司从优化产品与服务、加强市场渠道营销与建设、提升运营效率、关注员工成长与团队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公司业绩,努力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11月6日,在新日股份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张崇舜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今年前三季度,新日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1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97.03万元,同比下降19.28%。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张崇舜与公司总经理赵学忠等高管还对投资者关注的多渠道销售情况、新品研发及钠电池电动自行车发展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第三季度净利下滑

  自成立以来,新日股份专注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等电动两轮车研发、生产与销售。

  今年第三季度,新日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13.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2.21万元,同比下降41.06%。

  对于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的情况,新日股份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规模收缩带来的综合经营性收益减少。

  针对公司多渠道销售情况,张崇舜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和公司产品的调整,公司经销渠道销量有所下滑,但电商渠道、直销渠道销量均有所提升。”

  销售规模收缩下,公司是否有提升市场份额的计划?对此,张崇舜表示:“公司一方面升级产品力,注重技术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迎合全球市场需求,持续进行自主化产品创新;另一方面,提升营销力,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创多元化营销新局面。持续深耕海外市场,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此外,公司将升级品牌力,更好地服务用户,赋能终端,丰富用户出行场景。”

  政策面上,11月1日起,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正式实施,将作为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依据标准。同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白名单等政策也正逐步落地。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国标’的实施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强制要求3C认证,市场份额将会逐渐被大厂占据,从而提升行业集中度。同时,‘新国标’还对电动自行车质量和速度限制进行了规定,加快低质量、非合规产品的出清,有助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而以旧换新政策不仅刺激了终端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还加速行业向更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开发差异化新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看到,新日股份铅酸电池、锂电池系列“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正在售卖中。

  对于“新国标”实施下的行业竞争格局,赵学忠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和市场监管政策的趋严,可能会对国内电动两轮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一定影响。目前,电动两轮车国内销量平稳,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全球化趋势已现,东南亚地区‘油改电’驱动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展望行业未来发展,行业集中度预计会进一步提升,市场依旧在产品维度上呈现白热化的高质量竞争,产品迭代向智能化设计及电池续航方向发展,国产品牌海外布局逐步成熟,即将进入渠道及产能扩张期。”

  对于同质化竞争下如何实现市场突围,张崇舜表示,今年以来,公司着力打破市场同质化的局面,围绕“掌握核心科技,出行更有乐趣”的品牌定位,开发了一系列差异化的新产品,在外观、制动、骑行舒适度、智能化、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提升,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坚持产品差异化,以产品的差异化实现市场突围。

  今年前三季度,新日股份持续推出多款自主新品车型,如面向国内市场发布的赛博、凯迪拉氪、赫本三款新品车型,面向海外市场发布的Miku super、Dream两款新品车型,从外观颜值、配色工艺、性能配套、驾乘体验等多维度迎合全球市场需求。

  除了传统的铅酸电池,新日股份在锂电池及钠电池电动两轮车方面均有布局。赵学忠表示,钠电池电动车目前仍处于试验推广阶段,公司在钠电池和锂电池领域均有储备,将根据未来市场验证情况和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另外,根据最新的电动自行车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的重量标准从55KG提升至63KG,可能会导致未来电动车市场中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数量有所回升。

  止于至善投资基金经理何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因素是电动两轮车的重要考量指标,目前电动两轮车还是以铅酸电池为主。锂电池电动两轮车快速发展,目前市占率在20%左右,而钠电池因其供应链和成本因素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以及安全性的提高,未来锂电池和钠电池两轮车渗透率会有提高的趋势。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