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给社会带来危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比例为17.2%。对此,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和民警频出新招,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宣传反诈,并依托“国家反诈中心APP”等技术手段从源头防范诈骗,提高人们的反诈防骗意识,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网络诈骗新花样
近日,陈女士遭遇了网络诈骗。几天前,网上一名陌生人突然添加陈女士为好友,声称只需关注公众号刷流量就能赚点零花钱。陈女士觉得方法简单,便按对方要求尝试了一下,果真赚到佣金,前后有几百元。
后来,对方又联系陈女士做投注任务。“他给了个软件的链接,在软件上投注金额,不到一定金额不能提现。”陈女士说,她在对方忽悠下坚信做完任务就能拿钱,直到被家人制止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刷单、投注、佣金、提成,只要跟这些关键词沾上边,肯定就是诈骗。”侯齐耘是一名高校校园安全宣传志愿者,他告诉记者,陈女士遭受的是刷单类诈骗。骗子通常以刷信誉、刷销量为由让受害人进行网络刷单,承诺交易后返还费用并额外提成佣金,但最终都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甚至要求受害人继续刷单或缴纳保证金,骗光受害人钱财。
“起初都能尝到甜头,等到后面投入的金额越滚越大,受害者就只有苦头吃了。”侯齐耘说,除了刷单类诈骗,“杀猪盘”类诈骗和贷款类诈骗也是十分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式。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骗术越来越会伪装,更有诈骗团伙将黑手伸向了受众更广的短视频平台。
《抖音网络诈骗打击治理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抖音今年上半年封禁的涉嫌诈骗账号超80万个,拦截下架涉嫌诈骗的视频内容超100万条。不仅如此,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移动数字广告与互联网反欺诈蓝皮报告》,2020年全国因欺诈造成的财产损失高达5150亿元,规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反诈防骗刻不容缓。
智能“卫士”显神通
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开发的“国家反诈中心APP”今年初正式上线,成为反诈防骗的智能“卫士”,在防范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下载体验后发现,“国家反诈中心APP”主要提供3项功能:一是针对网络陌生的来电、短信以及APP进行实时的预警;二是对不明网址和来电进行实名举报;三是提供一些常见的网络诈骗。
此外,“国家反诈中心APP”还为用户提供风险查询和身份核验功能。通过风险查询,用户可直接输入将要付款的账号,查询其曾经是否涉诈。在“身份验真”功能区,用户输入可疑的手机号就能要求对方登录“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人脸核验,双方都可查看核验结果。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后,用户遇来电还能收到预警提醒,从源头封堵诈骗发生。
“骗子的最终目的都是骗钱,无论他们的手段多‘高明’,收款账户和手机号码总会露出马脚。”侯齐耘说,骗子们为了隐匿身份躲避警方追查,通常都会使用非法获得的手机号码联系受害人,收款账户一般也存在风险。“‘国家反诈中心APP’恰好抓住了骗子的两处要害,收款账户和手机号码都不能通过验证,用户大概率就能判断出对方是骗子。”
截至今年6月,“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全国注册用户已超过6500万,向用户发送预警2300万次,接受群众举报涉诈线索65万条,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一道反诈防骗的“防火墙”。
民警“连麦”为反诈
“我是反诈主播,请问对方什么主播?”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民警陈国平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反诈宣传的故事引起广大网民关注,网红民警“连麦PK宣传反诈”迅速成为热议话题。
一身警服、一个敬礼,外加一句标志性的“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在陈国平的直播间里,反诈防骗是主题。有些主播为了应对老陈的“灵魂拷问”,提早打印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下载链接二维码,主动“交作业”。还有的主播讲述自己或朋友的受骗经历,让网友们引以为戒。
“我就算浑身是铁,一年能破几个案子呢?”陈国平曾在直播时表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破难度很大,即便有的案子破了,老百姓的钱也早被犯罪分子挥霍干净了。所以与其追着骗子跑,不如多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至少要让大家都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做好防范。
一晚上6个小时的直播,直播间最高78万人同时在线,观看量超过8000万次,陈国平不仅成为反诈直播界的“顶流”,还助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反诈宣传的新潮。在广东深圳,只要市民现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就可以和威武又可爱的警犬拍照互动;在湖南邵阳,民警们用推销广告的形式拍摄反诈广告,实景还原受害人被骗的惨痛教训,让防骗反诈的观念“入脑入心”。
此外,陈国平把以前办案时拍摄的视频材料也传到网上,又拉上朋友拍摄反诈骗的小短剧,目前已累计制作20多部。陈国平透露,他已经组建起一个反诈连续剧的拍摄群,未来还计划拍摄反诈连续剧,把反诈知识告诉更多的人,朝着“全民反诈,天下无诈”的目标再进一步。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