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是七夕节,对于不少大龄男女青年来说,通过各种线上或线下婚介机构寻找合适的“另一半”,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共有11万家婚介企业,但其中超过六成都是小微企业,超过半数企业成立在1~5年区间之内。由此可见,婚介市场正处于上升期,有的头部企业也开始吸引投融资。而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相亲节目也不断增多,花样持续翻新,收获流量关注。
事实上,婚介市场的火热,不只是单纯的“牵线搭桥”,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流量和衍生市场。通过进入婚介市场,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年轻人对婚介的关注吸引流量,另一方面则可以介入相亲后的诸多消费场景。从交往时的吃饭电影旅游,到成家时的婚礼婚纱装修家具,甚至之后的育儿环节,这些消费场景,都是自有缘人相识而始。
但是,与婚介市场充满活力相对应的是,当下乱象依旧存在。不论是相亲节目还是婚恋平台,抑或是线下相亲组织机构,其参与者的完整真实情况、其活动的成功率,消费者均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上,甚至婚介机构也难以核实所有参与者的信息。当然,这也增加了婚介的实际参与者的焦虑感。
另外,婚介市场缺乏收费标准,缺少行业标准,监管乏力等情况,都导致不少应征者上当,缺少投诉解决渠道。更为关键的是,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往往只能走合同纠纷,但消费者在婚介过程中损失的情感,有时难以用经济来弥补,这更影响了消费者对婚介平台的信任度,对婚介行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在接触不少大龄男女青年的过程中,不少人坦言,如果做实名社交的某某网还像当年一样,自己应该很容易找到有自己心仪经历、性格、喜好的另一半吧。事实上,婚姻并不是简单匹配经济条件、兴趣爱好等就能凑对成功,男女双方是在持续的交往过程中了解对方是否合适,而无关对错。换言之,婚介和相亲本来就是社交的一种延续,要以做实名社交的心态和方式,而不是以“价高者得”的心态和方式做婚介。现阶段,国内实名社交市场并不明朗,但这并不表明不存在实名社交市场,只是操作方式仍有待调整。会不会有婚介平台最终发展成社交平台,抑或是有社交平台做出了衍生婚介功能,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在这些尝试之前,最先要做的,还应该是规范市场。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