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号称「牛马专列」的京沪高铁,去年赚了115亿

时间:2024-12-07 09:28:29 来源:

高铁越建越快,工作也越追越紧,但为什么火起来的偏偏是“京沪高铁”?今年在社交媒体上大火的京沪高铁,背后有着怎样的经济故事?

技术博弈:

京沪高铁与中国高铁的技术征程

京沪高铁,这条连接北京与上海的重要线路,其沿线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虽穿越的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6.5%,但沿线覆盖人口达3.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26.7%,沿线GDP更是占到全国总量的43.3%。

可以说,若京沪线都无法修建高铁,那在国内很难再有合适之地。


号称「牛马专列」的京沪高铁,去年赚了115亿

京沪高铁的历史,从1991年提出设想开始,历经漫长的20年,直到2011年最终通车。期间,从1991年到2008年开工前,充满了各种争议与波折。

建设高铁离不开路与车,对应的则是资金和技术两大关键要素。

在资金方面,京沪高铁当年总投资高达2209.4亿元,仅次于三峡工程。如此巨额投资,以往铁道部与沿途地方政府各出一半的方式难以施行。

幸运的是,京沪高铁项目极具吸引力,最终出资方多达11家。平安资管出资160亿元,成为国铁集团之外的第二大股东,社保基金也参与其中。


号称「牛马专列」的京沪高铁,去年赚了115亿

在技术领域,复兴号代表着中国高铁的顶尖技术水平。它最早在京沪高铁上投入使用,17个车厢的复兴号超长编组列车(CR400AF-B)在京沪高速列车中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并且,除京沪线外,在京广、京九、陇海乃至青藏线上都能看到复兴号的身影。它还是中国标准动车组,这表明我国在高铁技术上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建立起了自己的标准体系。

地方化博弈:

京沪高铁背后的审批与地方角力

京沪高铁在资金与技术难题面前尚有应对之策,然而其论证和审批过程却更为艰难。从1991年到2011年的20年时间里,真正用于开工建设的仅有3年(2008-2011年),其余时间都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高铁建设的审批流程极为复杂。从宏观的中长期铁路规划,涉及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交通部等多部门协调,到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需严谨对待。

AWSAWS年终狂欢,2核1G 云服务器免费1年,专用存储全家桶免费畅享,注册立抢
广告

就拿可行性报告来说,是否符合规划、有无重复建设由国家发改委审批,设计施工图纸是否达标归交通部负责,占用耕地及补偿事宜需自然资源部批准,噪音污染情况则由生态环境部审核。一份可行性报告要在多个部委间流转,只要一个部门未通过,就得重新开始。

回顾京沪高铁的早期经历,1992年,中国高铁的第一份可行性报告(《新建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至上海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印制了54本,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拿到4本,军方4本,铁道部拿7本,铁路局拿3本,上海、江苏两省市地方政府共拿到7本。各方都要深入探讨,层层审核。

1993年年底的项目建议书原计划1995年开工,2000年建成通车,可实际却延迟了13年。在这期间,围绕建不建高铁以及采用哪一种技术(如“轮轨派”与“磁浮派”),各方争论不休,参与的都是院士级别的专家,京沪高铁的审批历程就像是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的一个浓缩史。


号称「牛马专列」的京沪高铁,去年赚了115亿

从层级来看,高铁建设的申报流程也不简单。一个县若想建设高铁站,需先向所在市政府提出申请,市政府再上报给省政府,省政府最后向中央政府提议。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293个地级市、2844个县级行政区,中央部委每天要处理大量文件。各地为了争取高铁站建设,也是各出奇招。

比如兰渝铁路,虽不是高铁线路,但很有代表性。1994年,沿线9个地级市、25个县联名申请未得到回应,四年后,他们再次申请,这次请了沿线105位在世老红军签字,随后该铁路建设便迅速推进。

如今乘坐复兴号能从兰州直达重庆,离不开当年那封关键的申请信。

高铁建设背后,是各地对经济发展的强烈渴望,可高铁本身到底赚不赚钱呢?

金钱博弈

仅看京沪高铁,它堪称一头超级现金奶牛。作为上市公司,其总市值超2700亿,而登记员工仅有73名。去年净利润高达115.46亿,人均创收1.6亿,是英伟达的2.4倍,拼多多的4.6倍。

但仅靠73人如何应对日均600列的车次呢?这得益于中国高铁的委托运营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京沪高铁成本中占比26%。京沪高铁将列车乘务和维修等运输管理及电力运行项目外包,极大地压缩了人力、维修和能源成本。


号称「牛马专列」的京沪高铁,去年赚了115亿

在收入构成上,京沪高铁除了担当路段的售票收入,还有非担当路段的过路费。所有跨线列车使用京沪高铁路段的线路和接触网时,都要缴纳费用。作为八纵八横的主通道之一,其过路费收入占到总收入的六成,这也是它盈利的重要支撑。

不过,当把视角扩展到全国高铁线路时,会发现多数线路处于亏损状态。

国铁集团财报上6.13万亿的负债便是明证。并非所有高铁经过的地区都像京沪线那般经济发达,部分线路上座率较低。如中西部地区的郑西高铁运营两年上座率不到50%,亏损14亿元;安徽淮北站高铁平均上座率仅有30.8%;开往上海的G7294次列车上座率仅21%。

高铁作为具有公益属性的社会基建,建设时成本高昂,开通后折旧费、能源费、人工费等固定支出必不可少,即便车票涨价,也难以改变亏损局面。但高铁建设仍在持续推进,因为它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促进着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

京沪高铁虽只是一条线路,却在高铁网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让大规模、高频次的人口流动得以实现,在人们为生活忙碌奔波或惬意享受的过程中,高铁始终如一地载着人们驶向远方。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