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别让高价开锁费“刺痛”消费者

时间:2025-08-29 10:55:12 来源:

  近日,上海市一名独居女士深夜遇高价套路开锁陷阱,该女士在某线上平台下单页面显示25元开锁换锁服务后,两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将门锁强行拆除,随后安装高价新锁,并索取费用2000余元。(8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

  高价开锁时常见诸报端,而这次“从25元变2000多元”,又一次撕开了“开锁刺客”的冰山一角——以“明码标价”为掩护,利用信息差与心理胁迫编织陷阱,将应急服务异化为趁火打劫的“利器”,具有一定普遍性,上海12345数据显示,仅8月就有多起类似投诉。

  乱象背后,平台失责难辞其咎。比如部分平台仅审核营业执照,对开锁行业必备的特种行业许可证视若无睹;价格体系更如脱缰野马,有的夜间开锁服务费竟能暴涨至日常10倍以上。有律师指出,“××元起”的标价方式已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规定。遗憾的是,当前相关法规尚未明确、仍留有空白,这才让“开锁刺客”们有了可乘之机。

  要根治这一顽疾,须构建双重防线。在制度上,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行业规范,对开锁服务流程和收费标准进行明确,如平台应强制商家在订单页公示最高限价,杜绝拆项收费;在监管上,在建立全覆盖监管体系的同时,落实好“特殊备案”,如相关监管部门可推行开锁师傅电子档案,让服务全程可追溯。此外,可探索设立“开锁保险”等兜底机制,比如由平台先行赔付再向违规商家追责,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开锁本应是雪中送炭的便民服务,绝非少数人乘人之危的敛财工具。期待多方合力,将“开锁刺客”赶出市场,别让高价开锁费“刺痛”消费者。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