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一座难求”凸显公众学习渴望

时间:2025-09-15 16:11:48 来源:

         当下,到公共学习空间去学习日渐成为城市新风尚。有媒体记者发现,当前一些城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公共学习空间“一座难求”。如何进一步建设、升级公共学习空间,让其“距离更近、门槛更低、服务更优”,值得城市管理者关注。

         城市的进步,不能只看高楼大厦的高度,也要看公共学习空间的温度。打造城市公共学习空间,契合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青少年可以阅读学习,年轻人可以为职业发展充电,老年人则能丰富晚年生活。不同年龄层的人因共同学习的目标在此汇聚交流,彼此增进理解包容。同时,从文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优质的城市公共学习空间彰显城市人文关怀与精神风貌,有利于吸引人才汇聚,为城市发展注入动力。

         近些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公共学习空间建设。《“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统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在空间与业态层面,提出要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教育部2023年印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提出,2025年基本实现县(市、区)社区学习中心全覆盖。这些政策法规为城市公共学习空间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

         目前,部分城市公共学习空间建设尚存短板。例如,空间分布不均,老城区和繁华地段人满为患,新建小区和偏远区域严重匮乏;功能设置单一,缺乏多样化功能分区;开放时间不合理、书籍更新不及时、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还需对症下药。在空间布局上,应秉持均衡、便捷的原则。城市管理者要调研不同区域居民的需求,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用房、商业综合体空闲楼层等,布局建设小型城市公共学习空间,打造“15分钟学习圈”。比如,一些城市将老旧社区废弃锅炉房改造成社区书房的做法,深受居民欢迎,值得借鉴。

         在运营管理方面,要创新机制提升服务质量。除了引入专业运营团队负责日常管理等工作,还可以招募志愿者参与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在新技术革命面前,城市学习空间的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要善用数字技术优化预约系统,打造智慧学习空间,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等服务,提升公众使用空间的便捷性。城市公共学习空间还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枢纽。除传统功能外,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知识经验,都能够提升城市公共学习空间的活跃度,更好地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座难求”照见城市公众学习渴望。积极打造城市公共学习空间,涵养书香氛围,是城市发展的必答题。城市管理者应以政策为指引,以创新为动力,用心打造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公共学习空间,让知识的光芒照亮城市。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