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发展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百分之五 我国经济增速预计仍将保持全球领先

时间:2024-07-16 15:29:20 来源:

  7月15日,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出炉”。当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尽管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应该说是一份可圈可点、沉甸甸的成绩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如此评价。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分析,从环比看,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7%,环比增速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全球领先

  一般来讲,观察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通常看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从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来看,这四大宏观指标均有一定的亮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谈到,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对于我国如此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说,能实现这样的中高速增长难能可贵。

  在就业方面,上半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平均值为5.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失业率稳定在5%。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就业、促就业一揽子政策持续发挥效应,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平稳,二季度失业率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所回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各月就业保持稳定。

  上半年,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收入稳定,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物价水平温和回升。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王有捐介绍,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1%,一季度为持平,运行总体平稳。

  从国际收支看,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重点产品出口优势巩固,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此外,一些能够直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实物量指标也保持了稳定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5.2%,货运量、营业性客运量分别增长4.2%、13.2%。

  “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我国经济表现依然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结合二季度国内外形势,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如是说。

  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大势

  相较于一季度较高的经济增速,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如何?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要全面、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之“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之“势”。“总的来看,二季度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大势。”

  多项宏观经济指标表明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还在继续累积。例如,二季度经济体量超过3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都超过10万亿元,这些总量指标规模依然十分可观。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汤魏巍表示,今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6.1%、5.9%,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工业品出口逐月加快,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同时,新技术继续赋能绿色发展,清洁能源生产较快增长,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提升。

  “高技术行业发展良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赵同录表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1%和11.7%,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和7.8个百分点,推动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8%和8.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8和2.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市场活力不断释放。赵同录介绍,1月至5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2%。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还表示,正在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将会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活和增强社会活力。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