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和同学们共同参与建党100周年“伟大征程”表演。
2023年12月14日,北京正经历进入冬季以来最强寒潮,气温低至-7℃。
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召唤——大批20世纪入学清华的校友,多位高校的书记、校长,两院院士,科研院所所长,数不清的企业创始人、高管,从天南地北冒着暴雪奔赴而来,坐在了新清华学堂的现场。
舞台的横幅上写着: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七十周年纪念大会。
多年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
从1953年起,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创造性提出,要选择一批政治上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员。这种要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被形象地称为“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
1953年,一张思政育人试卷摊开落笔之时,“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精神内核被印刻在其中。从首批25人“双肩挑”辅导员到如今建成一支800多人的“双肩挑”辅导员队伍,传承接力已过70年,累计近1.1万人担任过辅导员。他们在责任之下引领朋辈思想,在付出之中找寻精神价值。这一张思政新卷越写越红,越写越新。
“‘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将党的教育方针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具体化、人格化的呈现,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学习榜样;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创造了一种‘总与学生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将‘育人’与‘育己’有机统一起来,在压担子的过程中促进了辅导员自身的全面成长。”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说。
辅导员带领同学在浙江南湖革命纪念红船旁朗诵毛主席诗词。
一团“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火苗
像一团火苗一样,25名首批“双肩挑”辅导员点燃火种,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之中,朋辈引领,火苗的光亮逐渐延伸至各个院系、班级、课题组,点燃政治理想,淬火中磨砺业务与协调能力,练就了一批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黄圣伦是首批辅导员之一。1953年,在首次“双肩挑”辅导员会议上,主持会议的蒋南翔校长逐一查看入选学生的名单。当看到黄圣伦的成绩单时,蒋南翔说:“你上学期各科成绩都是5分,好呀!要‘又红又专’,继续努力。”
那时,这25人按照蒋南翔校长的要求,开始阅读《实践论》《矛盾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
1953年,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惠坚是土木系的带班辅导员,与其他两位辅导员一起负责27个班级的工作。27个班级里既有本科生,也有专科生。方惠坚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有前辈告诉他,可以把一个班级的优秀经验复制到另一个班级里。他学习“先进集体”的经验,组织学生去一线实习,开展文体活动。
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职责是关心、关爱学生,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帮助解决学生问题。“‘双肩挑’政治辅导员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就是由学生里面的骨干来管理学生工作,也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方惠坚说。
他从不把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而是端着一碗饭,跟学生坐一张桌子,吃完饭事情也就聊得差不多了。
建立“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之初,学校安排辅导员参加教师的培训学习,要求系里为每一位辅导员制订周密的业务培训计划。
那时,一位苏联专家只为教师系统讲授“钢结构”课程。土木系安排方惠坚与教师一同学习。四个学期下来,他参与了课程资料整理及教科书出版工作,临近毕业已经可以单独教授这门课。同批学习的辅导员部分被派往苏联学习,后来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
“‘双肩挑’是清华的优良传统,清华人不仅要做好学校交给自己的任务(比如辅导员工作),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方惠坚说。
蒋南翔打了一个比方:好比唱京戏,有一种人是科班出身,从小就培养唱腔、身段,这种人一出来唱戏就和别人不一样。而清华的辅导员制度,就是在青年学生骨干年轻的时候,培养“科班出身”的政治基本功。
清华建立“双肩挑”政治辅导员的初衷,方惠坚总结了两方面:一是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二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学生干部,使他们在政治和业务方面都得到更好培养。
此后每年,清华都从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担任“双肩挑”辅导员,同时也有一部分“双肩挑”辅导员由青年党员教师担任。
1995年,清华设立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队伍(即研究生“双肩挑”辅导员),专门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000年开始,清华先后增设党建辅导员、网络辅导员、心理辅导员等负责专项工作的辅导员岗位,分别承担党建引领、网络思政、心理辅导等不同岗位职责,覆盖到了学校各个战线。如今“双肩挑”辅导员队伍人数从最初的25人增加至800余人,形成更加全面的辅导员体系。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火苗变成了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军训期间,物理系辅导员李昀浩与段召容带领班级同学雨中拉练。
无法磨灭的价值感
“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便是从这一支“双肩挑”辅导员队伍中萌生的。
2012年,在邓磊攻读博士期间,清华的体育活动远没有如今丰富。不少学生因长期“困在”实验室,身体素质差,彼此之间互不熟悉。
一群辅导员在美院找了一间空教室,带上电脑和咖啡,热烈地讨论各自的想法。他们在思考:如何把体育根植于清华人的生活之中。
头脑风暴时,每一个人要出一个口号。大家都忘了“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具体是由哪位辅导员想出来的。当口号确定时,他们去照相馆拍了图片,在每一张研究生运动会的海报图片上都写上几个大字:无体育,不清华。
本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严谨作风,为了保证体育活动能受到清华学生的欢迎,这一批辅导员在学生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后来,他们策划出了一期荧光夜跑活动。一时之间,一票难求。
在活动当天的操场上,领取荧光棒的队伍排到了操场之外。不少学生带着朋友、家人参加荧光夜跑活动。夜幕降临后,荧光棒的光亮闪动在清华校园的各个角落。
“年轻的辅导员,有平台、有机会,就能激发出干事创业的热情。”邓磊和辅导员们打破了传统体育活动的竞赛属性,把体育活动做成了游戏,让“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根植于清华人的记忆之中。
“这种价值感是无法磨灭的。通过‘双肩挑’工作,发现自己还可以做科研之外的很多事情,还可以影响更多的人。”现在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邓磊,已在权威期刊发表70多篇学术论文,如今他仍然在从事“双肩挑”辅导员工作。
毕业多年之后,从天南海北回校的“双肩挑”辅导员,如今也有了教授或者企业家等不同身份,聚在一起后,还怀念并肩作战的日子。邓磊说:“‘双肩挑’辅导员的热情、信念是第一位的。”
辅导员的工作大多时候是琐碎的。如今,在“双肩挑”辅导员这个岗位深耕第九年的清华大学水利系近岸海洋动力学研究团队的博士后单楷越,看着一批学生从入学到考研就业,陪伴学生一路成长。
有同学常问她,投入科研和“双肩挑”辅导员工作的时间是几比几?
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也并没有打算用科研的方法测量。新生入学后,“双肩挑”辅导员要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要组织活动进行主题讨论,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在院系会议之中,跟系里老师讨论完课题之后,坐在办公室里,她会将“双肩挑”辅导员工作也一并讨论了。有学生来寻求帮助,她会约好时间沟通,站在学姐角度给予建设性的方案。
“我觉得辅导员的工作是润物细无声的。”单楷越说。
在水利系,“双肩挑”辅导员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昵称:长河浪花。单楷越说,长河浪花符合水利系的专业知识特点。每一个“双肩挑”辅导员像是一朵浪花,汇聚在一起,让“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像一条长河一样,川流不息。
辅导员带领同学在河南兰考开展红色实践。本文图片均由清华大学提供
榜样带动榜样
这是一个琐碎的岗位,与分数、科研无关,更谈不上高薪,甚至是一个自讨苦吃的差事,为何70年来清华人能够代代接力,加入“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
1989年出生的马冬晗、马冬昕,曾以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火遍全网,并双双斩获清华本科特等奖学金,被称为“双胞胎姐妹花”。
2012年,化学系老师鼓励马冬昕报名“双肩挑”辅导员时,她有些担心:“我的发展比较偏学术,辅导员工作可能会影响自己的科研。”她去征求导师的意见。曾担任过“双肩挑”政治辅导员的导师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我相信你,没问题。”
又受到自己辅导员——曾经的清华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的榜样影响,马冬昕打消了顾虑,在清华攻读博士期间做了4年的“双肩挑”辅导员,直到博士毕业前夕结束。2022年从海外回到清华任教的她,又继续成为“双肩挑”辅导员。
“不当辅导员,我可能不知道自己这么能干。”马冬昕打趣说。她和姐姐曾被媒体誉为“学霸姐妹花”。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有网上所说的那么优秀。但成为辅导员后,她的自信心更足了。在科研间隙常常约学生谈话,分享自己科研成长的感受,还参与了学校心理咨询等工作。后来,班里有学生成为新的“双肩挑”辅导员。
在加入“双肩挑”辅导员队伍之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生车宗凯对这支队伍的印象是:一群牛人,学术做得好,学生思政工作也做得好。受到“双肩挑”氛围的感召,他在2020年加入辅导员队伍,负责院系的社会实践以及德育等工作。
“‘双肩挑’辅导员的选拔是非常谨慎的。”冉锐曾在清华大学学生部从事多年的辅导员管理工作。她介绍:从大二发展党员起,院系或者书院老师会提前挑选部分学生进入团队工作,进行长期考察。如果要给“双肩挑”辅导员画像,第一是要政治立场坚定;第二要愿意付出,有很强责任心;第三是本身业务能力过硬,可以成为朋辈之中的榜样。
清华大学学生部2022年的一项统计显示,辅导员的本科学习成绩普遍优秀。38.25%的辅导员在本科期间总体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6,62.65%的辅导员在本科期间总体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3。
在冉锐的观察中,以3-5年为一个辅导员的成长周期,被锻炼出来的辅导员遇事不慌乱,可以多线程处理工作,未来不仅科研本领过硬,在事务协调工作上完成得也更出色。
制度托举“双肩挑”发展
清华大学水利系原主任董曾南对“双肩挑”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辅导员’而非‘指导员’”。
在董曾南担任“双肩挑”辅导员期间,有一位同学对于水利专业认识和了解不够,甚至说“既无高深的数学知识,也不艺术”。他就带着学生去薄山水库做生产实习。学生跟他说:“一个坝做好了,下游两岸的人民就可以安心生活。这是对人民有利的工作。”
“同学们刚刚进入大学,大多数还只是孩子,即便有一些任性也应当包容,辅导员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默默给予引导,而不是在课堂上讲大道理。”董曾南说。
对于新手辅导员来说,要做好辅导并非易事。一开始,2019级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刘心志并不懂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双肩挑”辅导员。作为一名理工科男生,跟同学谈心谈话并不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辅导员因年龄跟学生差距小,需要更加尊重学生的意愿,而不是站在背后以指挥的姿态去安排学生做事情。”原本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甚少的他,开始利用辅导员培训和图书资源,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如今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罗毅,1982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担任辅导员。那时他也陷入困惑:自己组织过多项活动,也耗费了时间精力,但活动效果却并不如意。他对“双肩挑”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和时间分配产生了疑惑:“工作怎样展开才是有意义的?”
起初,“双肩挑”辅导员从大三学生中选拔,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研究生中选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研究生成为“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的核心力量,这群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科研和辅导员时间精力分配的问题。
“政策要跟得上。”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提到,组织者要给予辅导员全方位的关心,并通过制度保障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简单地靠大家的热情”。
2019年,清华大学着手建设辅导员全周期培养与管理系统,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提升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打造覆盖岗前、岗中、岗后的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创新构建并逐步完善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荣誉奖励激励、学术发展支持、职业发展支持四大体系。另一边,建立信息化平台和及时有效的成效反馈机制,不断迭代完善“四大体系”,让制度托举“双肩挑”辅导员“更红更专、成长成才”。
2024年1月,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出了总体要求,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选聘条件及流程、管理与考核、资源支持等给出具体规定。
“越发展挑战越大。”胡显章说,在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群体需求、目标都发生了变化,给“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和工作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1年,在辅导员大会上,已退休的胡显章向所有的辅导员朗读了一首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育人也育己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尚超的手机日历里存着一个日程表,记录着当天的待办事项。2023年12月1日上午,他要去参加学生就业工作的答辩会,下午要带着研究生到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晚上需要在12点之前提交一篇论文。
时间管理的技能是从10年“双肩挑”辅导员工作中学到的。他的辅导员曾传授秘籍:“一个人不可能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但只要在两者中切换得足够快,就能提高效率。”
尚超从中受到了启发:当从事学术科研工作时,头脑中暂时清空其他杂事,而切换到学生工作的模式后,又让思维转换过来,专注事务处理。
在“双肩挑”辅导员的培训课程上,有前辈分享了时间管理的方法:把事情记录在备忘录或者日程表上,而非存储在大脑中,从而帮助自己理清事项,减少负担。后来,记录日程表的方法一直被尚超沿用至今。
“辅导员的工作真正让我做到了育人育己。”在从事职业辅导等活动策划时,尚超曾与一位职业咨询师沟通,闲聊之中慢慢挖掘出自己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毕业后5年的时间里,他成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也获得了年度教学优秀奖。另一段佳话是,他因辅导员工作搭伴结识了妻子,组建了家庭。
“‘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在我的人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尚超说。
“辅导员是一份育人育己的工作。”冉锐解释,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利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另一方面要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锻炼综合能力。
站在“林枫辅导员奖”领奖台上,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9级博士生韩昊庆获得了更多认可。在做辅导员工作期间,他利用早午餐督导会了解辅导员诉求,为辅导员公众号确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旗帜”“思政辅导员形象的塑造者与推广者”等栏目定位。
在前一任辅导员的乡村振兴工作基础之上,他参与到“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发展之中。3年间,韩昊庆走过了12个省份的20余个站点或实践地,曾在14天内辗转8个实践地看望支队或带队实践。
在四川机场,他曾偶遇校友,两人畅谈起乡村振兴工作站的点滴。校友邀请他前去阿坝考察,也在当地建立一个乡村振兴工作站。他当即调整行程,跟随校友飞往下一个乡村。
围绕“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如今他和学院团委梳理出“优化学院多维度指导人体系专项”“规范学院团学组织制度化建设”“探索学院社工骨干培养体系路径”等多项工作,让工作站走出了清华,成为媒体报道的典范。
“辅导员工作对我个人成长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引导我‘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基层’,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家国情怀。”韩昊庆说。
越写越新的思政新卷
“红是思想端正,立大志、入大流、干大事。专是做好业务,增加专业能力。”清华大学2012级土木工程系白浩浩考取了山西省选调生。2017年起,他开始担任土木工程系暨建设管理系带班辅导员,受益于长达5年的辅导员工作,他在处理基层工作时心中有底。
在山西省的一处村庄里,房屋改造项目需要协调各地的老百姓出资配合,但部分老百姓并不理解政策背后的意义。他和同事去北京邀请了一位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房屋情况设计出改造后的效果图,搬出电脑让村民浏览。
在现场,有村民看完效果图后,聊起了家里老人儿女如何安排房间的话题,也有人提出要根据改造后的房子开门做民宿。
“要用大家理解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这个体会来源于读书期间的辅导员实践经历。那时不少学生对于中国基层治理问题并不理解。他联系了北京的社区,带着学生们去与街道办事处主任、居委会主任、村民、商户交流。在回校后的座谈会上,同学们谈起基层治理的问题更加有深度了。
他认为,能成为“双肩挑”辅导员是一种荣誉和认可,自己也在成为辅导员的过程之中打下了责任、爱国的烙印。“辅导员工作并不能提供经济价值,但是辅导员群体之中始终流淌着更崇高的思想价值。”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
“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打造了育人育己的新思政模式。在“双肩挑”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累计已有约1.1万人。在不同的时代浪潮中,他们前往各地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曾担任精密仪器系带班辅导员的2003级冯灿参与C919试飞项目,获得“中国商飞公司第七届十大青年英才”的称号;曾担任党建辅导员和带班辅导员的2003级夏彦长期从事航天中的核能应用及核辐射探测的装备设计与研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等重点项目10余项;曾担任医学院本科带班辅导员的2005级刘文博从事手术机器人和手术导航的研究,创办了国内第一批自主研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
“‘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坚持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辩证法,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宝贵经验。”邱勇说。
在思政育人的新篇章中,清华“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走过了70年的历史,书写着越来越新的思政新卷,正如邱勇所说,永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生命力,“红的底色更鲜艳,专的亮色更明亮”。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