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亚洲象走出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一路向北闯入500多公里外的昆明市郊区。在公众的关注下,这群亚洲象成为了“网红”。人们在观赏象群的有关视频时,不由得要问:大象出走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
很多人认为大象出走是喜剧。确实,这群大象走出保护区后,被无人机、城乡社区监控镜头拍下的各种视频充满了奇趣:它们在狭窄的县城街道漫步,自行打开水龙头喝水,从卡车上直接卷走玉米等食物,还曾因误食发酵谷物而醉酒,也曾在野外就地躺下睡觉。
也有人认为大象出走是悲剧。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大象走出栖息地,是因为当地人砍去许多原始热带雨林而大量种植橡胶林、茶林等经济林,破坏了植物多样性,导致大象的食物来源减少,大象为了觅食不得不出走。
两种说法,孰是孰非?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云南当地的生态环境总体看是向好的。
目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自然保护区实际面积从原来的360万亩增加到622.8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显著,且保护区内不允许破坏天然林改种经济林——这属于违法行为,会被起诉。
生态环境的实质向好也可以从大象种群的数量变化看出来。数据显示,长期在西双版纳生活的野生亚洲象数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0余头发展至目前的300头左右。如果栖息地环境真的持续恶化,大象种群数量岂会越来越多?
其次,大象出走确实跟食物不够有关,且涉及严肃的“人象争地”问题,不是轻松的喜剧。
亚洲象种群不断增加,与多年来的持续保护和村寨外迁有紧密关系。大象喜食的粽叶芦、蔗茅等植物,主要生长在低凹河谷地带以及森林不太茂密的次生林中,在茂密森林中反而产量不高。随着保护区森林越来越茂密,亚洲象种群又在扩大,大象食物不够的时候,就会选择到更外围的次生林觅食。
事实上,大象出走事件已不鲜见。此前,亚洲象闯入保护区附近的居民活动区域,造成社会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事件已多次发生,当地政府为此构建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及时通知居民避开撒野的大象,还探索建设食物源基地吸引大象觅食,大大减少了亚洲象“肇事”记录。
理性地看,大象出走其实不是单纯的喜剧或悲剧,而是一场需要人类以积极正面态度与象群共同“出演”的环保正剧。这是一次重要的生态文明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机会。野生象在镜头下洗澡、嬉戏、觅食、小憩,既给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科研素材,又给公众提供了寓教于乐的窗口。
就在这群北闯云南省城的大象成为“网红”之际,还有另一群大象离开保护区南下,闯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并滞留不走。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本身就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大象频频从保护区出走,意味着当地人与大象共处将越来越成为常态化事件。在深入研究亚洲象习性的基础上科学施策,努力实现人与象和谐共生,是我们的目标,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中最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