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并实现一站式交易结算,参加线上展会在“云”端寻觅商机、结交海外合作伙伴,利用网上直播、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商务推介和洽谈签约……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拥抱海外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面对疫情挑战,中小企业借力互联网加速“出海”,不仅有利于自身转型升级,也在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外贸商家转型新赛道
新成立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自主应用程序、筹建多个海外仓……2020年以来,从事日用消费品出口多年的刘耀泽不断拓展新的事业版图。作为深圳海融跨境电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耀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进出口“量稳质升”的大背景下,外贸企业的传统运转模式亟待转型。“公司加大了在跨境电商板块的投资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争取更多海外订单。”
全球疫情带来多重挑战,传统外贸商家进一步加速转型到数字化外贸的新赛道上。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2021年一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4195亿元,同比增长46.5%。不少互联网企业推出针对跨境贸易的B2B(企业对企业)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参与国际贸易。
例如,深圳硕腾科技公司通过主营B2B业务的阿里巴巴国际站,运用3D看厂、视频会议同传等数字化高科技产品,拿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单笔最大海外订单。通过互联网平台的B2B模式,中小企业碎片化、零售式的交易成为了可能,有效降低交易和流通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同时,中小企业还可以借助平台的品牌效应降低融资难度,争取更多支持,减少跨境业务发展阻碍。
抢抓数字化升级机遇
2020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从59个扩大到105个。海关总署还创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试点,并配套便利通关措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的外贸业态,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近年来蓬勃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吸纳和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跨境电商活动更为活跃,跨境电商贸易伙伴已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媛媛指出,跨境电商平台通过提供一站式营销、交易、支付结算、通关、退税、物流、金融等服务,打造数字化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成本与风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出海”利好各方。对中小企业而言,这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打破了企业面临的信用、资金和贸易障碍。对互联网平台而言,有利于开创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拓展更多数字化业务,实现自身多元战略发展。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插上互联网翅膀布局海外市场,有利于发挥平台集聚效应,借助“出海”机遇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修炼“内功”闯出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指出,中小企业在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但“船小好调头”,企业应重视修炼内功,充分利用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重视品牌建设和个性化定制等灵活生产模式,提升自身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相关部门应提供数字技术支持,不仅包括完善融资渠道、提高数字质量等工作,还应包括改善营商环境、鼓励研发和创新等深层次举措。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扬互联网之帆“出海”,首先要做的就是数字化革新,实现下单、交易、物流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这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布局海外市场的基础。其次,中小企业还需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使之更符合海外市场需求,这对企业自身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海外市场存在的风险挑战也不容忽视,企业要培养更加专业化的互联网人才团队,不断蹚出发展新路子。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空间、时间和政策支持,让企业“出海”准备更足、信心更足。
据了解,跨境电商从业者在经营中还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如相关法律细则需完善、一些行业标准需尽快统一、交易安全性需得到切实保障等。业内人士指出,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建立统一的跨境电商规则和标准,最好能够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包括信用查询、资质认证、信用担保等,最终形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认为,为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内生动力,要打造跨境电商全球运营新模式,构建“中国企业主导、当地企业积极参与”的境外电商市场,鼓励国内企业快速进入目标国市场,提高企业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