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聚焦

场馆不“放假”,运动不断档

时间:2025-08-25 13:42:36 来源:

  在假期开放校园体育场地设施,打开大门并非一劳永逸,还需平衡资源共享与校园管理

  暑期以来,一些高校和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在家门口的大学游泳馆里畅游、在炽热的篮球场上钻研三分球技术、在标准的赛道上刷新百米冲刺速度……人们挥洒汗水的身影比比皆是。一些学校还开设了运动研学托管服务营,曾经困扰家长们的“孩子放假去哪儿”难题,也有了新解法。

  在假期开放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将体育资源从“围墙内”延伸至“校园外”,不仅回应了儿童青少年的运动需求,也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人。然而,打开大门并非一劳永逸,资源共享与校园管理如何平衡?不妨从各地实践中寻找解题思路。

  以精细管理挖掘有序开放的潜力。在云南昆明,今年暑期共有82所中小学的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其中,五华区先锋小学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盘龙区联盟小学设置了物理分区,运动场地与教学区域需经由不同校门和路线进入;中华小学购买了开放场地责任险……各项积极创新之举,在守护校园安全秩序的前提下,满足了周边社区居民健身需求。

  用多方参与提升共建共享的能力。社会力量的规范参与,有利于进一步盘活学校资源。在浙江杭州,目前很多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在探索过程中,部分学校引入专业运营企业,将学校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安全责任分解为属地方、运营方和保险方,不仅缓解了学校的管理压力,也提高了场馆的利用效率。

  对场馆不“放假”的呼唤,本质上是对运动不断档的需求。要进一步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单靠学校开放体育场地设施还不够。归根结底,还是要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场地设施的增量、见缝插针盘活存量,为更多人开辟运动天地,让全民健身的种子在更广袤的土地生根发芽。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