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易多发、频发。同时,暑期来临,市民外出避暑,又应该怎样辨别地质灾害迹象?7月25日,记者采访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所所长陈立川介绍,重庆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4种。其中滑坡数量最多,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发现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约有1.1万处,其次是崩塌,有2200多处。
滑坡发生前,地面会出现横向、纵向及放射向的裂缝。滑坡附近的房屋墙体会相继开裂、错动。还可能出现多年干枯的泉水突然涌出,或者正常泉水、井水突然干枯的异常现象。发现这些迹象,市民要立刻撤离避险。如果滑坡已经发生,要迅速朝滑坡的两侧方向逃离。
崩塌往往发生在陡坡、危岩附近。崩塌前,一般有石块、土块从高处坠落、小崩小塌不断的情形;偶尔能听见岩石破裂、摩擦的声音。遇到这种情况,市民应快速撤离。
市民自驾时,如果道路前方有落石,应该及时原地停车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不要硬闯。如果道路后方开始落石,则要加速前进,迅速远离落石区域。
对于普通人来说,防范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关注天气预报。陈立川提醒,市民出行前,一定要提前关注气象信息。每年5月至9月是汛期,要格外留意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预警。如遇极端天气预警,建议市民减少或取消户外活动。
在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相关部门设置有醒目的地灾警示牌。市民出行时,可从警示牌上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范围,提前避让。
夏日炎炎,许多市民会选择在户外戏水、露营、垂钓。陈立川提醒,市民在避暑时,要注意避暑地附近及上游的天气预报,如有强降雨预报,最好立即离开户外,进入室内安全环境,避免遭遇泥石流或山洪。
此外,市民避暑时最好不要去野外陌生的环境,远离“四临”区域,野外的临坡、临崖、临沟、临水区域。这些区域在遇到强降雨时,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时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目前全市有480余名驻守地质工程师、1.5万余名“四重”网格人员、9800余名地防员奔忙在一线,还部署了75160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防范强降雨和旱涝急转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25日,重庆经历了14轮强降雨,成功预警和处置31起地质灾害灾险情。其中12起灾险情由“四重”网格人员巡查排查发现,9起灾险情由监测设备告警发现。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