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热点

九成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客服 仅四成觉得好用

时间:2022-01-06 15:27:39 来源: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客服的使用场景越来越普遍,但智能客服不智能的现象依然存在。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7%的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客服,但仅有41.3%的受访者觉得智能客服好用。在使用智能客服的过程中,受访者遇到比较多的问题是回答生硬机械(62.1%)和不能准确理解提问(52.2%)。

  受访者中,男性占39.6%,女性占60.4%。00后占19.3%,90后占44.8%,80后占29.0%,70后占5.7%,60后占1.0%,其他占0.2%。

  使用智能客服,回答生硬、不能理解提问是主要问题

  90后李艳妮在网购下单前,一般会对商品的属性进行咨询和确认,她感觉通常都是智能客服在服务,“比如买衣服问尺码,买电子设备问保修政策和一些参数设置,一输入关键词,就会有相关的智能回复”。

  调查显示,95.7%的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客服。但仅有41.3%的受访者觉得智能客服好用,48.3%的受访者觉得一般,还有10.5%的受访者觉得不好用。

  “有时人工客服可能不能及时响应或者咨询人数过多,智能客服可以起到一个‘分流’和‘交接’的作用。”在天津上学的王思齐觉得,智能客服是有存在的意义的,但有时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智能机器人跟你对话很久,还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情况还是挺气人的。”她说,在面对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时,智能客服往往不具备解决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赶快转交给人工,但有些时候智能客服却成为人工客服的挡箭牌,很难直接找到人工客服。

  现居上海的刘鹏说,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外工作,因为一些变动需要回国,就通过电话客服咨询疫情防控下的航班要求,“智能客服让我先简单描述问题、报出航班号。但它理解成我要咨询这个航班的起飞时间,显然是答非所问,费了半天工夫才转接到人工客服”。

  李艳妮有一次网购,发现评论区晒图的产品包装不一样,就问客服是否功效有差异,结果智能客服一直回复“亲,拍下什么款式发什么款式”,“这让我很无语。当时比较晚了,没有人工客服在线,我只好去别的有人工客服的店铺购买”。

  李艳妮觉得,有些智能客服并不智能,明明可以通过完善关键词识别来更好地解决问题,却总让人耽误许多工夫,“你还不能跟智能客服生气”。

  数据显示,在使用智能客服的过程中,受访者遇到比较多的问题是回答生硬机械(62.1%)、不能准确理解提问(52.2%),其他还有:除固定话术外,不能解决个性化问题(48.6%),难以找到人工客服辅助咨询(45.5%),问题解决效率低(44.4%),无法顾及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21.7%)等。

  73.4%受访者建议加强技术突破,提高智能客服学习能力

  “从顾客的角度来讲,我不想和一个机器人对话。我只想找一个人来解决我的问题。”王思齐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识别问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分派给人工客服。“我感觉现在很多智能客服都在追求个性化,但不少仅停留在形象更可爱、声音更好听的层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刘鹏觉得,如果是在售前和咨询阶段使用智能客服,应该完善相关的设置和算法,尽可能涵盖消费者需要的信息,“这样既能方便消费者也能降低企业成本。但如果是一些复杂问题,不在智能客服理解的范围内,就应该有快捷的转接通道,让消费者更好地找到人工客服”。

  李艳妮觉得,虽然智能客服应用场景很多,但不能用智能客服取代人工,“尤其像一些中老年人,他们不太适应智能客服,有时很难判断想要问的问题属于智能客服列出的类别中的哪个,很有可能解决不了。还有的智能语音播报语速偏快,老人们还没听清就结束了,最好直接有人工客服”。

  优化智能客服,73.4%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相关技术突破,提高智能客服学习识别能力,69.5%的受访者建议在明显位置设置人工客服,辅助使用,65.9%的受访者期待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刘伟认为,智能客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取代人工客服,但复杂的业务现在依然完成不了。想要改进智能客服,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入统计和概率,“人类拥有的迁移能力、类比能力、隐喻能力,人工智能都不具备。智能客服是基于一些固定程序来运行的。随着自然语言的发展,可以将统计和概率加入进去,用概率高的词汇替换以前的固定词汇,这样可以更加灵活”。第二是增加交互设计,像老年人可能不方便使用触摸操作,但可以用语音,未来语音识别技术也可以更加进步,“需要产品开发人员、设计人员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的自然交流和人的认知”。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财经参要网 www.yzhfls.com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参要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g2416238474@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