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积金再迎新政,4月17日,为减轻缴存职工购房压力、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公积金中心”)发布《关于优化老旧小区改造后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核定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借款人购买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住房在公积金贷款期限上予以政策支持,政策优化后,购买同一套老旧小区住房,公积金贷款从“贷不了”变为“贷得了”;贷款期限根据剩余土地使用年限减三年计算,相当于增加10年或20年贷款时间。
贷款期限最高增加20年
《通知》规定的老旧小区住房改造项目具体包括“节能综合改造”“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单项改造和环境整治”“危旧楼改建”。
对于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住房,公积金中心根据评估公司确定的房屋剩余土地使用年限再减三年计算借款人贷款期限。政策优化前,房屋可贷期限须低于房屋剩余使用年限减3年,其中砖混结构房屋按照50年-房屋使用年限-3年计算,钢混结构房屋按照60年-房屋使用年限-3年计算。政策优化后,对于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住房,房屋可贷期限优化为低于剩余土地使用年限减3年。
公积金中心贷款管理处处长王宪表示,通俗来说,就是借款人购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名单内的住房,在办理公积金贷款时,贷款期限根据剩余土地使用年限减3年计算。与原核定标准相比,相当于增加10年或20年贷款时间。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城市更新条例的实施和推进,北京市从2021年到目前基本上每年有近20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王宪进一步指出,以去年为例,2023年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数量超过180个,涉及十多万套住房。《通知》发布后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住房买卖中因房屋使用年限较长导致贷款年限较短的问题,进一步减轻借款人购房及还款压力。
例如:借款人单身、个人月缴存额1250元、缴存比例12%,购买一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1977年砖混住房。按原政策,无法办理公积金贷款。此次政策优化后,在符合其他贷款条件的情况下,借款人可申请公积金贷款,贷款期限最长20年(20年=70年-(2024-1977)-3年),首套住房的贷款金额93万元。
政策优化后,借款人购买老旧小区住房不仅实现贷得了,也实现了贷得长、贷得多。
例如,借款人单身、个人月缴存额1250元、缴存比例12%,购买一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1987年砖混住房。按原政策,在符合其他贷款条件的情况下,借款人最长可申请的贷款期限为10年(10年=50年-(2024-1987)-3年),首套住房的贷款金额最多为53万元。此次政策优化后,在贷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借款人的贷款期限可延长至30年(30年=70年-(2024-1987)-3年),贷款金额放大为120万元,与原政策相比,相当于增加20年贷款时间。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指出,首先,从北京公积金本次新政的定位来看,依旧是从支持需求端出发的宽松政策,围绕公积金贷款政策探索出新角度的松绑。另外,此次新政将对提振市场交易活跃度以及优化市场供应等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对于购房者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新政实施后,部分群体能从“贷不了”进入到“贷得了”阶段,也有部分群体延长贷款期限或增加可贷额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房门槛,进一步减轻借款人购房及还款压力,有利于刺激购房需求释放,提升楼市交易活跃度。此外,此次政策也或将推动老旧小区的改造节奏,优化市场供应,或将有效减轻城市老旧小区去化难、存量大的问题。
还款压力减轻
政策优化后,申请同等贷款额度,月偿还金额下降,有效减轻借款人还款压力。
例如,购买一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1987年砖混住房。按原政策,在符合其他贷款条件的情况下,借款人最长可申请的贷款期限为10年,如贷款120万元,每月的最低还款额为6085元。此次政策优化后,在贷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借款人的最长贷款期限可延长至30年,同样贷款120万元,月最低还款额为4601元,每月可节省月供1484元,有效降低借款人还款负担。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购买老旧小区改造后住房无需提供证明材料,承办公积金二手房评估工作的评估公司及合作的商业银行依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名单对借款人所购住房进行房屋年限评估。《通知》也同样适用于组合贷,无需借款申请人额外提供材料。本次政策优化自2024年4月17日施行。
合作银行方面,据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介绍,银行将全力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同步跟进调整相关贷款期限。在公积金组合贷款、纯商业性住房贷款期限核定时,同步执行新要求。充分满足居民住房的资金需求,减轻借款人购房压力,打通房产交易链条。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其实是为了解决一个新问题。过去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如火如荼,但是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流通问题或再交易问题关注得少,尤其是配套政策比较少,导致这些房屋流通性变差。此次北京政策使得很多房子可以贷款20年,这是金融支持二手房盘活的重要体现。
中国财经参要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参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 邮箱:g2416238474@163.com 如未与中国财经参要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